东征从军行(其一)

我本忠义士,授策靖东夷。

军书昨夜下,启行有程期。

入与家人别,去去从此辞。

朝登蓟门道,夕济滦河湄。

我行孟冬月,北风鸣且悲。

溪谷多霜雪,道路常崄巇。

后嘶万马群,前建十丈旗。

悠悠越国都,遂至彼封圻。

仗剑清海氛,时雨迎王师。

反彼旧旄倪,睹我汉官仪。

齐公问包茅,秦伯赋无衣。

况我奉王命,定乱而持危。

古来竹帛烈,岂属纨裤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忠诚勇敢的战士,他肩负着平定东夷的重任,踏上征程。诗中充满了壮志豪情和对国家的深情厚意。

首句“我本忠义士”,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位忠诚正直的战士。接着,“授策靖东夷”一句,表明了他的使命是平息东夷的动荡,维护国家的安宁。

“军书昨夜下,启行有程期。”描述了主人公在接到命令后,立刻准备出发的情景。他与家人告别,踏上征途,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旅程。

“入与家人别,去去从此辞。”表达了主人公对家人的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朝登蓟门道,夕济滦河湄。”通过时间的变化,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漫长。

“我行孟冬月,北风鸣且悲。”描述了冬季的寒冷和北风的凄厉,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氛围。“溪谷多霜雪,道路常崄巇。”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艰难险阻。

“悠悠越国都,遂至彼封圻。”写出了主人公穿越国都,最终到达目的地的过程。“仗剑清海氛,时雨迎王师。”表现了主人公英勇作战,为国家带来和平的场景。

“反彼旧旄倪,睹我汉官仪。”描述了主人公恢复秩序,展现汉朝官制的场景。“齐公问包茅,秦伯赋无衣。”引用历史典故,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最后,“况我奉王命,定乱而持危。”强调了主人公执行王命,稳定局势的决心。“古来竹帛烈,岂属纨裤儿。”以古代英雄的壮举作为对比,表达了主人公对自己使命的自豪和对未来的信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主人公的英勇、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和平稳定的渴望。

收录诗词(1563)

区大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征从军行(其二)

朔风吹征裘,边马鸣不止。

烈士怀古心,拔剑四顾起。

东方羽檄急,海气昏千里。

幽并多健儿,吴越多君子。

共是报恩人,各言雪国耻。

万骑出渔阳,三军度辽水。

搴旗山雪高,吹角海波瀰。

朝鲜救兵至,日本夷王死。

功名何足论,要自酬知己。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东征从军行(其三)

申胥哭秦庭,其志在存楚。

庾信哀江南,亡臣困羁旅。

吴子时卧薪,报仇不遑处。

越人未返国,妻妾为囚虏。

此邦久宴安,那能免侵侮。

宗庙见焚燬,臣主窜草莽。

今我整义旗,遥遥涉疆土。

岂不惮远役,王事怀靡盬。

晨征犯风雾,夜宿无室宇。

三军久暴露,饥寒亦已屡。

问罪宁尔邦,除残报明主。

嗟尔远道人,安知我勤苦。

形式: 古风

东征从军行(其四)

属国久向化,述职比东藩。

海烽一朝起,鱼鳖何喧喧。

匪伊敢犯顺,乃我欲固存。

连樯伏万弩,平野列千屯。

会见封鲸鲵,崇丘对国门。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东征从军行(其五)

自我徂殊域,悠悠滞东鄙。

本为辑鳞介,由来徵楛矢。

久知皇极尊,宁复问箕子。

夷国日丧乱,王师费经纪。

何时咏栗薪,荣我东归士。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