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元鉴上人

方外依然数有穷,百年禅度比旋空。

鹤巢冷落留残月,蝶梦依稀散晓风。

法性尽随流水去,影堂惟许白云通。

一灯不灭谁相守,夜雨僧雏泣烬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元鉴上人在世间的禅修生活与最终的离世。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高僧的生活环境和精神世界。

首联“方外依然数有穷,百年禅度比旋空”,开篇即点明了高僧在方外修行的孤独与漫长,百年的时间仿佛在禅定中流逝,如同旋转的虚空一般无始无终,充满了超脱世俗的意味。

颔联“鹤巢冷落留残月,蝶梦依稀散晓风”进一步描绘了高僧修行环境的静谧与清冷。鹤巢的冷落象征着高僧远离尘嚣,与世隔绝;残月的留痕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而蝶梦的依稀与晓风的轻拂,则是自然界的宁静与高僧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

颈联“法性尽随流水去,影堂惟许白云通”则表达了高僧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追求。法性,即佛法的本质,随着流水远去,象征着高僧对佛法的领悟和实践。而影堂中,只有白云能够进入,寓意高僧的精神世界纯净而高洁,只有真正纯净的心灵才能触及。

尾联“一灯不灭谁相守,夜雨僧雏泣烬红”则是对高僧离世后情景的想象。一灯长明,象征着高僧的精神永存,无人能为其守候,只有夜雨中的小和尚在哭泣,红烬代表了高僧生命的结束,但其精神之火却永不熄灭,继续照亮着后来者前行的道路。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高僧元鉴上人的修行境界和离世后的永恒精神,表达了对高僧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2)

徐元(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留别小妓张凤

半载心期一夕休,晓风残月怅悠悠。

刘晨去后花应谢,箫史归来凤少留。

别梦易迷桃叶渡,离魂难上木兰舟。

秦淮便是天河水,为有张星在上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杂诗.从牧翁在西曹作

愁凭北酒缓中肠,情寄南云去路长。

心似寒砧摇独杵,身同警枕转空床。

梅花早白非关雪,蒲柳先衰可待霜。

高足要津缘底事,也知老大是徒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落花诗

园林春色已无多,片片飘零奈若何。

空里乾坤原变幻,梦中今古易蹉跎。

还将残艳资鱼腹,留取香泥补燕窝。

欲使繁华常在眼,莫嫌炀帝费绫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西塘归棹

清凉秋半半阴天,湖上烟波正渺然。

芳草似帆行罨岸,青山如画走随船。

夕阳烟尽霞争赤,江月云开夜独圆。

多少繁华乱离歇,水门零落莫山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