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道杂诗(其二)

山势日以高,山气日以横。

俯首壑前云,侧足身外径。

陟岭知势积,薄霄畏身殉。

俯视升氛劳,始知奔峭盛。

身已陟云梯,前山犹万仞。

风餐露宿中,更向前林进。

昨宵最高峰,已在舄底衬。

中天腐骨轻,下界尘怀净。

临深履薄中,涉险惟一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登山者在栈道上艰难跋涉的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山势日以高,山气日以横”展现了山势的峻峭和云气的缭绕,给人以壮丽而险峻之感。接着,“俯首壑前云,侧足身外径”描述了行者小心翼翼地前行,目光低垂,脚步谨慎。

“陟岭知势积,薄霄畏身殉”表达了对山势陡峭和攀登高度的敬畏,以及对自己身体可能付出的代价的忧虑。“俯视升氛劳,始知奔峭盛”进一步强调了山路的险峻和攀登的艰辛。

“身已陟云梯,前山犹万仞”比喻栈道如登云梯,前方的山峦依然高耸入云,暗示了旅程的漫长和未知。“风餐露宿中,更向前林进”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苦生活,但诗人坚韧不拔,继续向森林深处前进。

“昨宵最高峰,已在舄底衬”意味着尽管困难重重,但已经接近目标,令人振奋。“中天腐骨轻,下界尘怀净”表达了在高处俯瞰时心灵的净化和对世俗尘埃的超脱。

最后,“临深履薄中,涉险惟一敬”以生动的比喻总结全诗,提醒自己在面临艰险时要保持敬畏之心,谨慎前行。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坚韧的意志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35)

魏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又字墨生、汉士,汉族,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 字:默深
  • 号:良图
  • 籍贯:湖南邵阳隆回
  • 生卒年:1794~1857年

相关古诗词

剑阁

出坎入坎千,上天下天百。

陡然万古奇,森此寸眸昃。

石石欲刺天,石石怒争壁。

不见一鸟飞,但闻万马栗。

线溜泻石髓,哀玉鸣不息。

筋力尽青冥,渐与空天逼。

世界缩地入,万鬼拔山出。

落日照天南,绝峭横空墨。

凄凉战垒风,惨澹游子色。

奇从险极生,快自艰余获。

我身天外来,尽讶云中客。

河山两戒雄,喟矣二仪塞。

形式: 古风

石门洞瀑

来从不尽山,归入无底谷。

谷中鸣百雷,谷外攒苍玉。

有呼响必应,环合城墉束。

大声劈天来,千丈壁如覆。

再坠再飞起,汇此两潭绿。

雄豪化清泚,苍翠围寒肃。

满壁蛟螭痕,泉声寒佛屋。

客踞潭中砥,僧入帘中瀑。

四面和松涛,诸天奏琴筑。

神物呦潭中,中宵光上烛。

何时起行雨,一洗苍生溽。

形式: 古风

黄山诗(其一)

峡壁仙掌立,细路纹在掌。

久别莲花峰,十年如更长。

万石相玲珑,叠出群山上。

云峦时绝续,泉声日奔放。

泱漭天为岸,扶难感藜杖。

绝巅峙峭石,生成非一状。

要知颖露奇,只在蟠根广。

奇绝飞来石,何年巧安放。

谓坠上空空,谓崩绝依傍。

莫穷结构原,弥惊孤立壮。

形式: 古风

黄山诗(其二)

不知何处云,飞作兹山石。

嵯峨各异势,纷诡不一格。

春雷怒万笋,阊阖排戈戟。

石腹裂百窍,吞吐云烟百。

雨余云不归,来往此中宅。

有时铺作海,万青环一白。

蛟龙恣变现,怒鼓天涛赫。

谁凿混沌天,而无斧痕迹。

变幻各纵奇,不复就绳尺。

石间松尽眠,石外水皆砉。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