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答寄延绥王中丞慎徵》(其一),通过描绘中丞王慎徵的英姿与军威,以及对边疆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位将领的敬仰之情。
首句“中丞绣斧下青霄”,以“绣斧”象征中丞王慎徵的高官身份和权威,形象地描绘了他从天际降临的场景,既显赫又神秘。接着,“十万军声静不嚣”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在中丞的指挥下,十万大军虽规模宏大,却能保持宁静,没有喧嚣,展现出军队的纪律严明和中丞的卓越领导力。
“何限五原春草色,莫容代马向秦骄。”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边疆的自然风光与历史背景。五原,古代边疆之地,春草茂盛,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诗人借“春草色”表达了对边疆美好景象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边防安全的重视。而“莫容代马向秦骄”则运用典故,借代马(代指边疆的马匹)不能放纵,寓意边疆的稳定与和平,不能容忍任何挑衅或动荡,体现了对边防安全的深刻关注和对中丞王慎徵维护边疆稳定的高度赞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丞形象的刻画和边疆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王慎徵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明代边疆治理与军事策略的重要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