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
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梅花图景,通过对梅花之美与孤独感性的刻画,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留恋与深深的春恨。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两句直接描绘了梅花在窗外盛开的情景。"寒"字不仅形容气候,也暗示梅花孤傲清高之美;"五出"则可能是对梅花瓣数的具体描述,或许是泛指其繁多。
接下来的"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两句,则从视觉和嗅觉两个方面深化了对梅花之美的描绘。"影随朝日远"形象地表达了梅花在晨光中的孤独与高洁,而"香逐便风来"则使读者感受到梅花清幽芬芳的气息。
"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两句转而深化了诗人的情感。"铜钩障"与"玉镜台"都是古代家具,这里通过诗人对这些物件的凝视,流露出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是悲伤、是怀念还是孤独,每个读者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最后两句"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则是整首诗的感情高潮。"行人"指的是来往的旅人,他们无法带走关于梅花的任何信息,只能在心里留下一份淡淡的春日愁绪。而"春恨几裴回"则更深化了这种愁绪,"几裴"形容春恨之多,是一种无尽的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之美与孤独感性的刻画,以及对春天的无限留恋与深深的春恨,展现出诗人特有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趣味。
不详
汉族,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侠客重周游,金鞭控紫骝。
蛇弓白羽箭,鹤辔赤茸鞦。
发迹来南海,长鸣向北州。
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
骢马铁连钱,长安侠少年。
帝畿平若水,官路直如弦。
夜玉妆车轴,秋金铸马鞭。
风霜但自保,穷达任皇天。
敞朗东方彻,阑干北斗斜。
地气俄成雾,天云渐作霞。
河流才辨马,岩路不容车。
阡陌经三岁,闾阎对五家。
露文沾细草,风影转高花。
日月从来惜,关山犹自赊。
烟霞非俗宇,岩壑只幽居。
水浸何曾畎,荒郊不复锄。
影浓山树密,香浅泽花疏。
阔堑防斜径,平堤夹小渠。
莲房若个实,竹节几重虚。
萧然隔城市,酌醴焚枯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