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镇东南同陶士行,受寄托若武乡侯,遗表见孤忠,到死犹含忧国泪;
感知遇如富郑公,愧无才比石守道,秋风陨梁木,至今未报荐贤书。
此挽联以沉稳之笔墨,描绘了对张之洞先生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上联“镇东南同陶士行,受寄托若武乡侯”将张之洞比作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臣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后世尊称武乡侯),意在赞扬其在东南地区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以及他所承担的重要责任与信任,如同诸葛亮对于刘备的托付一般。
下联“遗表见孤忠,到死犹含忧国泪”则进一步凸显了张之洞对国家的忠诚与忧虑,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心中仍满溢着对国家的深深挂念与忧虑,正如诸葛亮在临终前向刘备陈奏的那份忠诚与忧虑的遗表。
接着,“感知遇如富郑公”一句,将张之洞与北宋名相富弼(字彦国,世称富郑公)相提并论,表达了他对获得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才能的谦逊自省,认为自己无法与像石守信(北宋初年名将,字守道)那样才华横溢的人物相比。
最后,“秋风陨梁木,至今未报荐贤书”以秋风中大树倒下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对张之洞逝世的哀悼,同时强调了他生前未能完成推荐贤能之举的遗憾,这不仅是对个人未尽职责的惋惜,也是对国家人才选拔机制的一种隐晦批评。
整联通过对比和比喻,既展现了张之洞的忠诚、智慧和责任感,也流露出对其未能完全实现理想抱负的遗憾,体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敬意。
不详
老成谋国,中外同孚,大局倚安危,天许忠诚无愧色;
道义订交,初终一致,平生共休戚,我尤凄痛失知心。
忠悃济艰危,共推江左夷吾,桑土绸缪能坐镇;
故交感零落,曾哭梦中李白,菊花时节又神凄。
到什么地步,说什么话;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勋业兄弟同,白下长徂,遗泽心悲江水咽;
交情生死见,黄安难企,招魂目断楚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