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萧寺倚岩郭,昔游几何年。
兹辰惬幽赏,杖屦从儒先。
稍穿苍藓径,旋入青萝烟。
山色若倒屣,松风自鸣弦。
目力眩奇观,步屧信所便。
俄登旃檀林,金碧耀脩缘。
道旁老木拱,诗翁久飞仙。
蝉蜕万物表,蝶梦三生前。
至今二百载,相望箕斗悬。
缅怀文忠公,丰碑泯遗镌。
乐善如缁衣,后世两称贤。
山僧矜好事,华表新题璇。
向来委榛棘,时情任渠迁。
先生笑抚掌,此事从古然。
相逢一樽酒,劝君小流连。
江梅欲浮动,春光向妖妍。
同游二三子,舂容有佳篇。
归欤不知夜,霜雪净寒天。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一同游历柏山寺,拜谒梅尧臣墓的场景。诗中的意境幽深,语言古朴,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历史人物的怀念。
"萧寺倚岩郭,昔游几何年。兹辰惬幽赏,杖屦从儒先。" 开篇便以悠远的时光为背景,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古老的环境中。这里的“萧寺”指的是柏山寺,它依傍在岩石之旁,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而“昔游几何年”则是在追问上一次游历是哪一年,这样的表达增添了一份淡淡的怀旧情怀。
"稍穿苍藓径,旋入青萝烟。山色若倒屣,松风自鸣弦。" 这里描写了诗人在自然中的行走,通过“苍藓径”、“青萝烟”等意象,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而“山色若倒屣”则是对山色的一种生动描述,给人一种错觉,如同山色倾泻而下。紧接着,“松风自鸣弦”则通过松林中飘逸的风声,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目力眩奇观,步屧信所便。俄登旃檀林,金碧耀脩缘。" 这段诗文继续描绘自然景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崇和向往。“目力眩奇观”表达了诗人面对壮丽山色时的心灵震撼,而“步屧信所便”则是对这种震撼的一种顺其自然的接受。接下来的“俄登旃檀林,金碧耀脩缘”更是将这种文化向往推向了高潮。
"道旁老木拱,诗翁久飞仙。蝉蜕万物表,蝶梦三生前。至今二百载,相望箕斗悬。缅怀文忠公,丰碑泯遗镌。乐善如缁衣,后世两称贤。" 这部分诗文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历史文化的缅怀和尊崇。“道旁老木拱”、“蝉蜕万物表”等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古老而深邃的世界。而“至今二百载,相望箕斗悬”则是在追忆历史,缅怀已逝的文忠公梅尧臣。
"山僧矜好事,华表新题璇。向来委榛棘,时情任渠迁。先生笑抚掌,此事从古然。相逢一樽酒,劝君小流连。江梅欲浮动,春光向妖妍。同游二三子,舂容有佳篇。归欤不知夜,霜雪净寒天。" 最后这段诗文中,诗人通过对山僧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文化的深厚情感。“山僧矜好事”、“向来委榛棘”等意象,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于周围世界的一种深切体验。而“相逢一樽酒,劝君小流连”则是在邀请朋友共饮,共同享受这份美好时光。最后,“归欤不知夜,霜雪净寒天。”通过对归途中夜色和雪花的描绘,结束了这一场景,给人一种回忆和期待交织的情感体验。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洞察,也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尊崇和怀念,以及对朋友情谊的珍视。
不详
忆当九夏初,恒御君王手。
西风飒然至,持用焉能久。
人情易变如三秋,君恩覆水不可收。
藉使凉飙夺炎热,感陨此身终不绝。
白鸟江天阔,青山佛阁重。
影孤寒日塔,声殷暮烟钟。
异世文中选,当时镜里容。
犹传遗蜕骨,只在此高峰。
弱质司明视,虚名直望舒。
轶群辞上蔡,能事到中书。
狡计空多窟,珍盘竟付厨。
独将毫末效,曾纪汗青馀。
送者临门庑,征人暮路歧。
翻思津遣后,可奈独归时。
岁旱田畴薄,家贫母子离。
能忘手中绵,密密缀衣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