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闲居

杜门春又夏,贫不厌身闲。

白日静于水,绿阴浓似山。

野蔬留客饮,小艇送僧还。

却忆西庵雨,泉声石壁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宋朝鲍鳌川的《初夏闲居》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夏日居家生活图景。诗人杜门避世,享受着春去夏来的自然更替,即便贫困,也乐于这份身心的自在与宁静。

首联“杜门春又夏,贫不厌身闲”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他闭门不出,任由季节更迭,即使物质生活简朴,内心却因精神的自由而感到满足。这种对物质的淡然态度,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操。

颔联“白日静于水,绿阴浓似山”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静谧的白日比作平静的水面,将茂密的绿荫比作浓重的山峦,形象地描绘出夏日午后的一片宁静与生机。阳光透过树梢,洒在地面上,仿佛水面一般平和;四周绿意盎然,浓密得如同山峰一般,营造出一种深邃而清新的自然氛围。

颈联“野蔬留客饮,小艇送僧还”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情趣。他以野生蔬菜招待客人,不仅体现了对自然馈赠的珍惜,也体现了待客的热情与淳朴。同时,小艇载着僧人归返,象征着与世无争、心灵相通的禅意生活,进一步深化了诗中隐逸与和谐的主题。

尾联“却忆西庵雨,泉声石壁间”以回忆的方式,勾勒出一幅雨中西庵、泉水潺潺的画面,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这句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深深眷恋和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初夏时节在闲居生活中所体验到的宁静、和谐与自然之美,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

鲍鳌川(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清明游玉堂庄

几宿青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绿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馀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题妙庭观(其二)

不见当年鼎与坚,望中河汉路漫漫。

人人自有飞升骨,平却心丹是内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句(其二)

身闲不入红尘市,梦好频惊画角声。

形式: 押[庚]韵

句(其三)

日高三丈宿酒醒,鸟唤一声春梦惊。

形式: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