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暑不出

赫赫三万里,共煮一鼎汤。

蓬茅数椽屋,何处有清凉。

惟有摄心坐,憩此真道场。

清虚无一物,焚灼不能伤。

自我知此趣,两脚不下堂。

人皆笑我拙,我亦笑人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广阔无垠的大地,共享同一锅沸汤。
简陋的小屋如蓬草,哪里能找到一丝凉爽?
只有静心打坐,这里才是真正的修行之地。
空灵寂静无杂物,任何焚烧都无法触及。
自从领悟此境,我足不出户。
他人笑我愚笨,我也笑他们迷失。

注释

赫赫:形容广大或声势显赫。
共煮:一起烹煮。
一鼎汤:一大锅汤。
蓬茅:形容简陋的房屋。
何处:哪里。
清凉:指宁静、凉爽的环境。
摄心:集中精神。
真道场:真正的修行场所。
清虚:空灵寂静。
焚灼:焚烧。
不能伤:无法伤害。
知此趣:领悟这种乐趣。
两脚不下堂:双脚不再离开房间。
拙:笨拙,这里指不问世事。
狂:迷失,不知所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酷热夏日的退隐生活和心境。开篇"赫赫三万里,共煮一鼎汤"写出了炎热天气中大自然的炙热与生命力的旺盛,并以"一鼎汤"比喻诗人自身的精神状态,尽管外界热烈,但内心却能保持平和如一。

接着"蓬茅数椽屋,何处有清凉。惟有摄心坐,憩此真道场"这几句,通过对简陋住所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超然和追求内在精神的宁静。"蓬茅数椽屋"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的隐居生活,而"何处有清凉"则是在寻找心灵的避风港,答案是"摄心坐",通过打坐冥想来达到心灵的平和。

中间两句"清虚无一物,焚灼不能伤"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精神状态,即使外界再热烈,也无法损害诗人内心的清净与坚定。

尾段"自我知此趣,两脚不下堂。人皆笑我拙,我亦笑人狂"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选择的肯定和满足。尽管世人可能会嘲笑他的选择,但他认为自己明白这种生活的乐趣,不需要追随世俗的标准,而是坚守自己的道。

整首诗通过对比热烈外界与内心宁静,表达了诗人对于物欲淡薄、精神独立的态度。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神运殿望香炉天池等峰晚宿官厅明日早发

远公不出山,坐受天龙供。

地祇敢爱宝,木石亲输送。

岩岩千年屋,山立屹不动。

风云宿修梁,星斗近华栋。

亭亭碧香炉,薝卜时自涌。

五云严拥卫,天乐下鸾凤。

神池閟宝象,光怪发岩洞。

谁能陟其巅,手揽湖龙鞚。

东堂黄金藏,龙像俨环拱。

萧条亡国辇,拙朴昔谁用。

扫堂为一睡,清极乃无梦。

思归戒晨发,结束勤仆从。

鸿钟振林莽,月落朝岚重。

再往堕渺茫,猿鹤应嘲讽。

形式: 古风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其三)

风霆武略走夷蛮,云汉文章著不刊。

万世基扃传夏启,百年威德畏轩辕。

月游渭水仪空在,舞罢西陵泪未乾。

肠断反虞歌彻后,满山松柏夜霜寒。

形式: 七言律诗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其一)

独化陶钧运圣谟,八方寥廓入雄图。

将军已勒边山颂,博士初修玉检书。

西望忽惊新石阙,东来不是旧金舆。

编年谁秉丹青笔,流落周南一腐儒。

形式: 七言律诗

日落星稀河汉微,清秋一点水萤飞。

凉风白露愁先觉,可待梧桐报即知。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