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郏公甫通判睦州

又向东南去,都门奈若何。

尘埃京洛久,山水富春多。

宴俎誇鱼美,书帷待雁过。

鹏程休暂息,九万看腾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又要往东南方向去了,面对都门又能怎么办呢。
京城的尘土和洛阳的风烟已经很久没有改变了,而富春江的山水却依然美丽丰富。
宴会桌上炫耀着鲜美的鱼肴,书房中等待着鸿雁传信的到来。
大鹏的旅程不要轻易停下,期待你在九万里高空振翅翱翔。

注释

东南:指方向,这里可能暗示离开都城的南方或东方。
都门:古代对京都城门的称呼,这里指京城。
尘埃京洛:形容京城的繁华与喧嚣。
山水富春:富春江,代指江南的山水美景。
宴俎:宴会上的菜肴,俎指盛放食物的器皿。
书帷:书房的帷幕,借指书房。
鹏程:比喻远大的前程,出自《庄子》中的大鹏鸟。
九万:九万里高空,象征极远的距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孔武仲所作,名为《送郏公甫通判睦州》。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美好祝愿。

首句“又向东南去,都门奈若何”表达了送别之情,主人公将继续他的旅程向东南方向而行,"都门"可能指的是某个城市的城门,这里的"奈若何"则是诗人对离别之痛感慨,似乎在询问自己该如何面对这即将到来的分别。

接下来的“尘埃京洛久,山水富春多”一句,描绘了长安(京)和洛阳(洛)这些古都的繁华与自然美景。"尘埃"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而"山水富春多"则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似乎在告诫行者,即使分别,也要欣赏沿途的风光。

“宴俎誇鱼美,书帷待雁过”此句,通过描绘宴席上的美酒与佳肴,以及书案前的幽雅之境,传达了一种期待和静候。"宴俎"指的是筵席或宴会,而"誇鱼"则是对食物的赞叹;"书帷"则是一种书房内的窗帘或隔断,"待雁过"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朋友的消息,或许是等待友人的书信。

最后两句“鹏程休暂息,九万看腾波”中,“鹏程”指的是天鹅的足迹,常用来比喻旅途或事业的远大;"休暂息"则是在劝告行者不要停下脚步;"九万"在这里可能是泛指极多,而"看腾波"则像是对友人未来事业的巨大成就和辉煌景象的一种期待。

整首诗通过送别之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以及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送郑无欲改官知合江县二首(其二)

马踏榆阴出汉关,邦人欣见锦衣还。

东川却指旧游处,北阙犹萦旅梦间。

神女断云低楚峡,子规啼月惨巴山。

知君利刃曾磨试,囹圄应从到日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送郑无欲改官知合江县二首(其一)

晓辟未央宫,千袍拥赭红。

分班百寮底,得邑万山中。

丽笔元摛锦,新章更绾铜。

定应随驿召,不久滞巴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祠部刘仪文知颍州

厌逐京师车马尘,乞为林下水边人。

江湖入梦归心壮,道路生辉使节新。

岂弟宜民推善政,清閒无讼称天真。

如闻此府多迁擢,剩醉西湖烂漫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高善时赴官

王国方登俊,清才尚折腰。

萱堂馀怆在,瘴海此行遥。

宴语无疏阔,离怀但黯销。

红尘一羁旅,风驭羡飘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