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片孤云逐吹飞,东西终日竟何依。
旁人莫道能为雨,惟恨青山未得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涯之感,诗人通过“一片孤云”来比喻自己无依无靠的处境。云在天空中随风飘荡,没有固定的方向和归宿,这正如诗人的心境,东奔西走,却始终找不到停留的地方。
“东西终日竟何依”一句,不仅强调了孤云漂泊的状态,也流露出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在这里,“东西”可以理解为四处飘零,而“终日”则表达了一种长久的时间概念,通过“竟何依”来反问自己的未来和方向。
第三句“旁人莫道能为雨”,在字面上看似是在说旁观者不应轻易评论这片孤云能够带来雨水,但在深层次上,这句话也许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评价的不屑一顾。诗人可能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他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未来的憧憬。
最后一句“惟恨青山未得归”,则是诗人最深层次的情感流露。他所谓的“青山”往往象征着理想中的安身立命之地,是精神上的依托。然而,这片孤云尚未能够找到这片心向往之的“青山”,因此而生出“惟恨”。这里的“惟恨”蕴含了深深的无奈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
总体来说,王令在这首诗中展现了自己对于归属感的渴望,以及面对未知生活时的迷茫与无力。通过这片孤云,他将内心的情感状态予以形象化,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飘泊之中的哀愁和不舍。
不详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三顾虽然志意深,出非由道此何心。
平时胸腹能多少,且与群儿梁父吟。
马蹄行尽九州闲,无处欢娱得破颜。
只有此中宜旷望,谁令天作海门山。
扫地待花落,惜花轻着尘。
游人空眷恋,踏去却寻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