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四祖山荣老月窟

一室虚生白,中作满月形。

山中三万户,玉斧新修成。

时人指为月,云卧亦强名。

似月有圆相,不西沉东升。

浮云不能蔽,又无亏与盈。

是为大圆镜,由师心地明。

一圆走无碍,光芒照八纮。

可以破诸暗,可以续祖灯。

明透双峰顶,辉映慧云亭。

此镜实无台,请师问老能。

形式: 古风

翻译

空荡的室内显现明亮的白色,中央形成圆满的月亮形状。
深山中有三万座房屋,仿佛是用玉斧新近雕琢而成。
当时人们称它为月亮,即使躺下也勉强可以这样命名。
它像月亮一样有圆润的形态,既不西沉也不东升。
浮云无法遮挡它的光辉,既无亏缺也无盈满。
这是一面巨大的明镜,反映出师者的内心光明。
这圆镜运行自如,光芒照亮整个天地。
它可以驱散黑暗,又能延续祖先的精神之光。
明亮穿透两座山峰之巅,照耀在慧云亭上。
这镜子其实并无实体,只有师者才能理解其真谛。

注释

虚:空荡。
白:明亮的白色。
满月形:圆形且饱满的形状。
月:比喻对象。
玉斧:比喻精细的工艺。
云卧:躺着看。
盈:满、盈余。
大圆镜:比喻明亮的心灵或事物。
八纮:古代指天地四方。
祖灯:祖先的精神传承。
慧云亭:可能指某个有智慧的场所。
实无台:没有实际的物质基础。
老能:可能指有智慧的老者或长者。

鉴赏

这首诗名为《题四祖山荣老月窟》,作者是宋代诗人戴复古。诗中描绘了一处独特的景象,即在一间空寂的屋子里,月光如满月般明亮,映照出圆形的光影。这光影仿佛是山中的三万户人家精心用玉斧打造而成,形状如同月亮,既不西沉也不东升,恒久明亮。它象征着智慧和内心的明净,如同大圆镜,能够穿透浮云,照亮世界的黑暗,延续祖辈的精神灯火。

诗人将月窟比喻为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强调其光明无碍,光芒普照八方,具有破除困惑、启迪智慧的作用。月光照射到双峰之巅,也映照在慧云亭,显示出修行者的心境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最后,诗人以“此镜实无台,请师问老能”表达对修行者智慧和境界的敬仰,询问是否能从老者那里得到更深入的教诲。

整首诗通过月窟的意象,赞美了修行者内心的清明与智慧,以及他们对真理的追求。

收录诗词(989)

戴复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 字:式之
  • 籍贯: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
  • 生卒年:1167年-约1248年

相关古诗词

题申季山所藏李伯时画村田乐图

春秧夏苗秋遂穫,官赋私逋都了却。

鸡豚社酒赛丰年,醉唱村歌舞村乐。

鼓笛有声无曲谱,布衫颠倒傞傞舞。

欲识太平真气象,试看此画有佳趣。

管弦声按宫商发,细转柳腰花十八。

罗帏绣幕拂香风,九酝葡萄金盏滑。

王孙公子巧欢娱,勿将富贵笑田夫。

非渠耕稼饱君腹,问有黄金可乐无。

形式: 古风

题陈毅甫家壁

朱门金叵罗,九酝葡萄春。

酌贵不酌贱,酌富不酌贫。

君家破茅屋,飘摇河水滨。

中有一樽渌,醉尽天下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题周仁甫古香堂二首(其二)

秋风动窗户,兼闻书传香。

种花兼种德,当有折桂郎。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

题周仁甫古香堂二首(其一)

一登君子堂,满目是秋光。

桂是月中桂,花非今日香。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