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每测南方候,时惊北客心。
一冬无雁过,三月有蛩吟。
槐暑常临午,梅霖不待壬。
近来知节适,不怕瘴烟侵。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桂林自然景观的亲切感受和细腻观察。每当南风吹拂,诗人便能感受到那种在异乡的孤独与怀念之情。此情此境,不仅触动了北方游子的心弦,也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带来的无常。
"一冬无雁过,三月有蛩吟",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致描写,诗人表达了一种静谧与和谐之美。没有雪鹅飞过,反映了南方温暖的气候特征,而蛩鸣则是春天到来的自然信号。
"槐暑常临午,梅霖不待壬"一句,生动地描绘出了夏日阳光强烈的情景,以及梅雨来临前的预兆。诗人捕捉到了大自然中的微妙变化,并以此表达了对时节流转的深刻感悟。
最后两句"近来知节适,不怕瘴烟侵",透露出诗人在桂林生活中逐渐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和节气,对于南方特有的瘴气也从容不迫。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更体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在与超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桂林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和深厚文化底蕴。
不详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同是虚皇老从臣,海山深处细论心。
金兰谊笃新藩翰,玉笋班趋旧禁林。
对月不妨延桂影,思人惟有护棠阴。
公归定是调商鼎,莫忘梅花雪片吟。
玉帐宏开会众英,崭崭头角露峥嵘。
人才数半凌烟赞,姓氏推先月旦评。
桂子风前鹏翮健,梅花雪外马蹄轻。
两魁衣钵须争继,联辔归来昼锦荣。
不管天涯与海濒,万红千紫一番新。
楼头钟鼓三更雨,墙外莺花二月春。
风软雁奴归羽急,日迟鸠妇唤声频。
青门载酒浑闲事,愁杀英雄老塞尘。
冷落愚溪十里村,暂容车骑憩柴门。
松荒顿忆陶潜隐,梅落难招宋玉魂。
累日有风春自暖,今宵无月夜难昏。
勿令鼓角鸣行帐,田舍将疑有戍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