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深夏远林黑,溶溶云动山。
晚川澄众影,霁色润层峦。
地静知秋至,衣轻觉暑阑。
居山非有意,偶托即身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夏山林的静谧图景,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隐居山中、超然物外的心境。
"深夏远林黑,溶溶云动山"两句,勾勒出一个夏日里山林郁郁葱葱、云雾缭绕的景象。"晚川澄众影,霁色润层峦"则表达了傍晚时分,溪流清澈,映照着周围环境的静谧氛围,以及雨后的山峦被柔和的光线所渲染。
接下来的"地静知秋至,衣轻觉暑阑"两句,诗人通过对大自然声音的感应,体察到秋天的到来,同时也感受到夏日余温尚存。这里的地静和衣轻,既是对环境变化的细腻感受,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情感。
最后两句"居山非有意,偶托即身安"表达了诗人并无特定居住山中的初衷,但在偶然间发现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到一种身心的安宁。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隐逸之风,即通过与自然的亲近来寻找内心的平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
不详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月淡云始合,沉沉山树清。
露濡幽气馥,涧草不知名。
既念上庸隐,复怀鹿门行。
暌离驰岁月,南北异平生。
况抱怀昔念,存没感中情。
缅怀故园月,亦傍山河明。
花发因风散,溪流度石平。
当时游瞩地,何人复再经。
客心徒搔搔,夜色自冥冥。
萧散讵为适,祗今悲愤盈。
青女衒微巧,染绛妒春工。
如何青林表,忽有万炬红。
浑疑在绝塞,斥堠传夕烽。
烂烂烁晚日,烨烨含天风。
锦绣满山谷,佳兴浩无穷。
全胜在萧寺,吟玩广庭中。
雠书不必天禄阁,林下巾箱且自携。
时有田翁来昵饮,嗟无太乙照青藜。
山明雪犹积,林白梅已绽。
冻泉时断续,晴云既流烂。
山空樵者归,树响游蜂散。
愁同平子多,游比相如倦。
晞发近阳阿,长歌何时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