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月淡云始合,沉沉山树清。
露濡幽气馥,涧草不知名。
既念上庸隐,复怀鹿门行。
暌离驰岁月,南北异平生。
况抱怀昔念,存没感中情。
缅怀故园月,亦傍山河明。
花发因风散,溪流度石平。
当时游瞩地,何人复再经。
客心徒搔搔,夜色自冥冥。
萧散讵为适,祗今悲愤盈。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山中月夜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现实中的孤独感受。开篇"月淡云始合,沉沉山树清",设定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接着"露濡幽气馥,涧草不知名"则通过对露水湿润、花香浓郁的描绘,增添了画面之中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界不为人知的细微之处的观察与感受。
"既念上庸隐,复怀鹿门行"一句,明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怀旧情绪,他在回忆往昔的游历经历,尤其是对上庸和鹿门这两个地方的特别留恋。接下来的"暌离驰岁月,南北异平生"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时空交错的情感体验,诗人通过对时间流逝与空间距离的感慨,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常观。
中间部分"况抱怀昔念,存没感中情。缅怀故园月,亦傍山河明"则将这种情感深化为一种内心世界的探索,诗人通过对往日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现在环境的对比,更显出他的不舍与哀愁。而"花发因风散,溪流度石平。当时游瞩地,何人复再经"则以生动的景物描写,强调了时间的不可逆转性,以及诗人内心对于那些已经逝去美好时光的无尽哀思。
最后"客心徒搔搔,夜色自冥冥。萧散讴为适,祗今悲愤盈"几句,则更加深入地表达了诗人作为游子对于旅途孤独感受的苦恼,以及他对现实中的不如意与无奈情绪的体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自然景象,构建了一种深邃而复杂的心灵空间,展现了诗人在山中月夜的独特体验和内心世界。
不详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青女衒微巧,染绛妒春工。
如何青林表,忽有万炬红。
浑疑在绝塞,斥堠传夕烽。
烂烂烁晚日,烨烨含天风。
锦绣满山谷,佳兴浩无穷。
全胜在萧寺,吟玩广庭中。
雠书不必天禄阁,林下巾箱且自携。
时有田翁来昵饮,嗟无太乙照青藜。
山明雪犹积,林白梅已绽。
冻泉时断续,晴云既流烂。
山空樵者归,树响游蜂散。
愁同平子多,游比相如倦。
晞发近阳阿,长歌何时旦。
老病罢搜句,空对秋月明。
寂寥天宇迥,惨慄夜气清。
松门委馀照,萧散此閒行。
归来坐庭除,浊酒聊自倾。
但喜亲爱会,岂谓赏心并。
回思故园夜,恻怆独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