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尽三才象,精皆九贡金。

克商迁洛邑,兴汉出汾阴。

郜赂惭非道,秦求愧丑心。

观铭知考甫,伛偻戒何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丁谓的作品,名为《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象征意义,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到的艺术造诣。

“妙尽三才象”一句,通过对古代祭祀天地、山川河流等自然界之灵的“鼎”的描绘,表现出一种宇宙间万物和谐共生的哲学观念。三才指的是天、地、人,这里象征着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崇拜与敬畏。

“精皆九贡金”则是对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珍贵金属——黄金的一种赞美,显示了作者对物质文明成就的认可和赞扬。九贡金可能指的是不同等级或纯度的黄金,这里的“精”字强调了其价值与重要性。

“克商迁洛邑,兴汉出汾阴”两句,通过历史事件的引用来展示政治变革与文明发展的主题。克商即是商朝的灭亡,而迁都至洛邑则指西周初年武王克商后,将国都从豫东地区迁往洛邑(今河南洛阳一带)的历史事件,象征着政权更替与国家发展。兴汉出汾阴,则是对汉朝立国之初,刘邦起兵于汾水流域、最终夺得天下的历史事实的提及。

“郜赂惭非道,秦求愧丑心”两句,是通过对古代不义行为的批判来表达作者对于正义与德行的重视。郜赂指的是古代某些君主为了个人私利而施以贿赂的手段,这里的“惭非道”表明这并非是正当之举。秦求愧丑心则是对秦朝时期一些不择手段的政治行为进行批判,反映出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应持有的德行标准。

最后,“观铭知考甫,伛偻戒何深”两句,是通过古代器物上的铭文来思考和反省过往历史。观铭即是观察那些刻有文字的青铜器,考甫则是在研究这些器物上所记载的历史事件,以此作为前车之鉴。伛偻戒何深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教训的深刻认识和警示。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深入理解,也反映出其对于历史发展规律、政治变革以及德行标准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57)

丁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更字公言。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钱镠之孙)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他同时兼任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苏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军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显赫一时,贵震天下

  • 字:谓之
  • 籍贯:丁氏先祖是河北
  • 生卒年:966-1037

相关古诗词

嵩岳闻笙

烟筱裁圆直,霜匏镂密深。

雅将镛间奏,清与磬同音。

隋作工何妙,娲传制可寻。

师夔如审曲,知我发生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几集元规会,曾留子建题。

东南当日出,西北与云齐。

帝里五百尺,仙家十二梯。

吹箫多感激,丹凤竟相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行不伤田亩,饥无坏果林。

渡云连臂饮,宿月拥条吟。

愈疾知调气,消忧学定心。

沐猴多损物,远矣莫相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轩后更张妙,羲和旧制存。

絙弦参庙乐,疏越荐牺樽。

赵女宣孤愤,湘灵写断魂。

仲由无雅吹,何必鼓丘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