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用出郊韵三首(其三)

一望平湖万顷连,恍如身在鹫峰前。

筑涂成宅能移地,叠石为山欲夺天。

绿萼枝方停晓凤,白杨树已咽寒蝉。

达人大观缘如此,万事都来付且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一眼望去,广阔的湖面连绵无际,仿佛置身于鹫峰之前。
建造的房屋可以移动位置,堆叠的石头仿佛要与天空争高下。
清晨,绿萼树枝上停歇着晓凤,白杨树下寒蝉凄切鸣叫。
通达之人眼界开阔,世间万物皆可看淡,一切顺其自然。

注释

平湖:广阔的湖泊。
鹫峰:像鹫鸟栖息的山峰。
筑涂:建造房屋。
叠石为山:堆积石头模仿山峰。
晓凤:清晨的凤凰,比喻美好的事物。
寒蝉:秋天的蝉,象征凄凉。
达人:通达的人,有大智慧的人。
万事:所有的事情。
付且然:顺其自然,听之任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开阔的湖光山色之美,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诗人以“一望平湖万顷连”开篇,通过对广阔湖面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宏大与辽阔的意境。紧接着,“恍如身在鹫峰前”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仿佛置身于山前的亲切感受。

“筑涂成宅能移地,叠石为山欲夺天”两句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征服之意。这里,“筑涂成宅”指的是通过建造来改变环境,而“叠石为山”则是堆积岩石以形成小山的行为。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反映出诗人对人类雄心壮志的一种赞美。

接下来的“绿萼枝方停晓凤,白杨树已咽寒蝉”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这里,“绿萼枝方停晓凤”可能指的是早晨露珠挂满的植物枝条,而“白杨树已咽寒蝉”则描绘了秋天杨树叶子随风摇曳的声音。

最后,诗人以“达人大观缘如此,万事都来付且然”总结全诗。这里,“达人”指的是有见识和洞察力的人,“大观”是指宏大的景象或境界,而“缘如此”则表明这种境界之所以形成,是由于种种原因的汇聚。“万事都来付且然”意味着无论世间万物如何变化,都是顺其自然地发展和结束。

总体而言,这首诗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表现出他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山水、建筑和季节变换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于物外的豁然开朗之感。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四用出郊韵三首(其二)

四望青山宿雾收,白鸥浩荡意悠悠。

红旗不用穿三市,画舸何妨访十洲。

台榭装成多样景,水云占却几分秋。

洛阳耆旧名园记,般入明州志可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四用出郊韵三首(其一)

惭愧曾尸一品官,如今已作倒盆看。

但干驰逐心都歇,只有登临兴未残。

欲扫云烟忧笔秃,拟浇尘土怕壶乾。

傍人莫把衰翁笑,追趁跻攀尚不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四用喜雨韵三首(其三)

北岑飞雨过南岑,远嶂晴明近嶂阴。

老桧婆娑方午色,孤桐摇落忽秋音。

庭稀雁鹜飞符檄,海绝鲸鲵伏斧砧。

此是老臣聊报国,仁声敢谓入人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四用喜雨韵三首(其二)

背人岁月苦难禁,乌兔相追互起沈。

点检平生如梦事,保全晚节是真心。

围腰减削那胜带,种发萧疏不上簪。

久悟盈虚消息理,香山莲社拟追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