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夏良胜所作的《东山营先人兆十咏》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了诗人前往乡村的郊行途中,内心涌起的复杂情感。诗人在行走间,不禁触景生情,联想到历史与家族的传承。
首句“五里郊行转入村”,简洁地勾勒出诗人行走在郊外,逐渐进入村落的情景。接着,“何堪拈笔步招魂”一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即将逝去的历史记忆和家族传统时的沉重心情,仿佛在步履间就能感受到对祖先的哀思与怀念。
“楚歌薤露知无艺,吴爱甘棠幸有存。”这里引用了古代的典故,以楚歌和薤露(古代丧礼之歌)象征哀悼,而“吴爱甘棠”则借用了《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先人恩德的感激与怀念。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追忆与珍惜。
“忍废蓼莪于弟子,但传清白与儿孙。”“蓼莪”出自《诗经》,常用来比喻父母的养育之恩。诗人在这里强调了教育后代的重要性,希望将家族的清白与美德传承下去,不因时间流逝而遗忘。
最后,“戴鳌山立泛鲸海,难拟高深一念恩。”诗人以“戴鳌山”、“泛鲸海”等壮丽景象为喻,表达了对先人恩德的崇敬之情,即使面对广阔的世界,这份恩情也难以估量。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缅怀,也有对家族传统的珍视,以及对未来传承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