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南国韶光早,春风送腊来。
水堤烟报柳,山寺雪惊梅。
练色铺江晚,潮声逐渚回。
青旗问沽酒,何处拨寒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透露出诗人对南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
“南国韶光早,春风送腊来。” 这两句点出了时节的变化,南方地区春天到来的较早,春风不仅带来了温暖,还将冬日的严寒(腊)带走了。这里的“腊”字有着精妙的运用,不仅形象地描绘出季节更迭,而且也暗示了冬去春来的一种自然循环。
“水堤烟报柳,山寺雪惊梅。” 这两句则从视觉和感知两个层面展示了春天的景色。水堤旁边,柳树在轻柔的春风中飘逸地吐绿,而远处山中的古寺,则是积雪初融时分外显现出清冷孤独的梅花。
“练色铺江晚,潮声逐渚回。” 这两句描绘的是黄昏时分,长江之滨的景象。春日的阳光把色的斑斓铺洒在江面上,而潮汐的声音随着河道蜿蜒曲折地响起,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青旗问沽酒,何处拨寒醅。”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享受和情感流露。青色的旗帜下,是在询问哪里能找到沽酒(古代的一种用米酿制的酒),而那“寒醅”恰好是春日里驱散寒意、温暖心怀的佳饮。
整首诗通过对春光、春风、春水、春山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生动活泼、色彩斑斓的春天画卷,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不详
吾家九叶相,尽继明时出。
俱飞仍失路,綵服迩清波。
地积东南美,朝遗甲乙科。
客愁千里别,春色五湖多。
明日旧山去,其如相望何。
献书嗟弃置,疲拙归田园。
且事计然策,将符公冶言。
桑榆清暮景,鸡犬应遥村。
蚕罢里闾晏,麦秋田野喧。
涧声连枕簟,峰势入阶轩。
未奏东山妓,先倾北海尊。
陇瓜香早熟,庭果落初繁。
更惬野人意,农谈朝竟昏。
出硖寄趣少,晚行偏忆君。
依然向来处,官路溪边云。
兹路岂不剧,能无俗累纷。
槐阴永未合,泉声细犹闻。
弥叹春罢酒,牵卑从此分。
登高望城入,斜影半风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