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志父道中池亭独游之什二首(其一)

炎风勃勃触轻衫,何事驱尘未解骖。

清我一泓能湛湛,洗渠双耳任喃喃。

方从君子欢相爱,未信樵夫笑不谈。

他日通泉访陈迹,光芒宝剑与天参。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炎热的风吹动着轻薄的衣衫,为何驱赶尘土却未能停下脚步。
清澈的泉水能洗涤心灵,让耳朵倾听潺潺水声。
正与君子们共享欢乐,还未曾相信樵夫会对此无言。
将来有一天,我会来到通泉寻找旧时踪迹,那时宝剑的光芒将与天空相接。

注释

炎风:炎热的风。
勃勃:旺盛的样子。
轻衫:轻薄的衣衫。
何事:为何。
驱尘:驱赶尘土。
解骖:停下脚步。
清我:清洗我(心灵)。
湛湛:清澈的样子。
洗渠:洗涤。
喃喃:低声细语。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欢相爱:共享欢乐。
樵夫:打柴的人。
笑不谈:对此无言。
他日:将来有一天。
通泉:通泉之地(地名或象征着源泉)。
陈迹:旧时踪迹。
光芒:光芒。
宝剑:珍贵的剑。
天参:与天空相接。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廖行之的诗《和徐志父道中池亭独游之什二首(其一)》描绘了夏日炎风拂动轻衫,诗人对眼前池亭景色的欣赏和心境。"炎风勃勃触轻衫"形象地写出热风吹动衣衫的情景,而"何事驱尘未解骖"则表达出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的暂时忘却,暗示着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清我一泓能湛湛",这里的"一泓"指池水,"湛湛"形容水清澈见底,诗人借此洗涤心灵,让心境如池水般清明。"洗渠双耳任喃喃"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倾听自然,摒弃世俗杂音的意愿。

"方从君子欢相爱",诗人以君子自比,表达与人和谐相处,享受友情的愉悦。"未信樵夫笑不谈"则暗示即使在独游之中,也能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交谈的乐趣。

最后两句"他日通泉访陈迹,光芒宝剑与天参"寓意深远,诗人期待未来有机会重访此地,寻找历史的痕迹,同时将自己比作宝剑,意蕴着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夏日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的心境,以及对友情和自我提升的追求。

收录诗词(451)

廖行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 字:天民
  • 号:省斋
  • 籍贯: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
  • 生卒年:1137~1189

相关古诗词

和喜雨诗

夏畦云稼忧芳蕤,炎官火伞烘晴曦。

何人半夜起龙蛰,慰我卒岁丰年期。

吾生正作一饱计,天意似悯三农时。

椎牛酾酒乐村社,帝力于尔其谁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游子叹

前年春种方萌檗,我喜君来屐几折。

今年湖田农正忙,君从伯氏听渔榔。

平生四海饶足力,到处哦诗不虚日。

高怀一笑无心云,暮秣燕冀朝吴餐。

从渠小知但莽苍,羁絷维络游龙颡。

男儿遇合自有秋,此志宁为温饱休。

形式: 古风

夜坐观书

风露气凄清,秋堂灯火夕。

开编对圣贤,穷理贯今昔。

岂无侯门裾,俛仰无颜色。

岂无终南路,矫诈亏名实。

萃耕渭钓人,乐道贵自得。

青紫与金珠,从渠傥来物。

形式: 古风

将归新城乡舍邀赋诗赠行

请君吟诗送我归,我归虽作半月期。

马头黄埃且百里,村店白酒占双旗。

只今柳丝东城路,万缕方作青青垂。

归来应未及飞絮,自取春色开修眉。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