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直谅多闻许我亲,迷途从此遂知津。
社中忽怪尔来进,曾向睢阳见异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邹浩即将抵达南京时,与友人应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彼此成长变化的感慨。诗中“直谅多闻许我亲”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应介诚实、正直、博学的赞赏,以及两人之间如同亲人般的亲密关系。接着,“迷途从此遂知津”则寓意着在应介的帮助下,诗人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道路,摆脱了迷茫的状态。
“社中忽怪尔来进”这一句,生动地展现了应介在社交场合中的独特形象,让周围的人感到惊讶和好奇。而“曾向睢阳见异人”则暗示应介曾经在睢阳遇到了一位不同寻常的人物,或许这位人物给予了他重要的启示或影响,使得他在后来的生活中能够引领诗人走出困境,找到正确的道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叙事手法,展现了友情的力量以及在关键时刻得到指引的重要性,同时也蕴含了对个人成长和自我发现的深刻思考。
不详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尘濛蛛网暗东斋,设榻君能待我来。
昨夜梧桐有消息,会须急上宋王台。
高堂且置琴中操,骏马初驰陌上尘。
无限清风与明月,一时分付属閒人。
剸犀翻羽早称奇,亨会难遭但布衣。
不使牙筹烦伯仲,果然玉树照庭闱。
灵台久已天昭鉴,奏籍初闻子发挥。
三世簪缨正无恙,如何遽作百年归。
南明山下读书堂,曾许寒生借烛光。
高义岂殊亲骨肉,令人无复念家乡。
那知十载天涯别,忽起三泉薤露伤。
追恨故时携手处,不能执绋助棺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