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世路风波只自知,见人多是不扬眉。
呼灯隔夜书名纸,未审朱门复见谁。
这首诗名为《颂古一百首·其五十五》,作者为宋代僧人释智愚。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和人情冷暖的独特体验。"世路风波只自知",诗人以世道的艰难险恶和人生的起伏不定自比,暗示了他深知人世间的艰辛与变幻莫测。"见人多是不扬眉",描绘出诗人面对他人时的低调沉默,可能是因为对人心难测的感慨,或是不愿轻易表露自己的情感。
"呼灯隔夜书名纸",这一细节描绘了诗人深夜读书的情景,可能是为了寻求知识或寄托内心世界,但又在暗夜里独自一人,显得孤独而专注。"未审朱门复见谁",这里的"朱门"象征富贵人家,诗人疑惑自己所学能否在那些权贵之家得到认同,流露出一种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观察,寓言式地揭示了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矛盾,以及对未知未来的深深忧虑。智愚和尚的诗风简洁深沉,富有哲理。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有佛无佛不得住,三千里外无凭据。
赵州赢得口皮光,却是者僧知落处。
始见春花归阆苑,又逢秋叶堕宫墙。
思量世事如翻掌,谁得长生不死方。
药贴明明说得亲,不知里面伪和真。
谆谆教诫痴儿女,莫把方书误后人。
烈焰澜翻为说时,百千诸佛尽攒眉。
梵音深远难明辨,只许韶阳雪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