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祖宗伯公临难遗弟诗有感

豫章风节振荆湘,匪为殷亡为晋亡。

执手痛罹鸣鹡难,焚裘梦断树萱乡。

三诗聊寄忠臣愤,九死宁回国士肠。

一展遗编一兴慨,令人千载挹辉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豫章的风骨激励着荆湘之地,不是为了殷朝的灭亡,而是为了晋朝的衰败。
紧握双手,悲痛地经历着如同鹡鸰鸟般的艰难困苦,焚烧的皮衣之梦在萱草故乡破碎。
三首诗寄托着忠诚之士的愤慨,即使面临九死一生,也要保全士人的气节。
翻开遗著,读来感慨万分,这些人的光辉事迹将被后人千年传颂。

注释

豫章:古代地区名,今江西南昌一带。
振:激励,振奋。
荆湘:泛指湖北湖南地区。
殷亡:指殷商的灭亡。
晋亡:指晋朝的衰落或灭亡。
鸣鹡:鹡鸰鸟,比喻困境中的哀鸣。
萱乡:象征故乡或亲人的地方。
忠臣愤:忠诚之士的愤怒或不平。
国士:指具有高尚品德和才能的人。
遗编:遗留的著作或文献。
兴慨:激发感慨。
挹辉光:汲取、欣赏他们的光辉。

鉴赏

这首宋诗《读祖宗伯公临难遗弟诗有感》表达了诗人罗荣祖对先人祖宗伯公在面临危难时,向弟弟寄托忠贞之志和家国情怀的深深感慨。首句“豫章风节振荆湘”赞扬了祖宗伯公高尚的节操如同豫章(一种竹子)般坚韧,影响深远至荆湘之地。接下来,“匪为殷亡为晋亡”暗示了他并非因商朝灭亡而悲,而是为晋朝的衰落感到痛心。

“执手痛罹鸣鹡难”描绘了临别时的悲痛场景,鹡鸰鸟的哀鸣象征着兄弟离散的艰难时刻。“焚裘梦断树萱乡”则借典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焚烧皮衣的梦境中断于异乡,寓含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三诗聊寄忠臣愤,九死宁回国士肠”进一步揭示了祖宗伯公以诗抒发忠诚与愤慨的决心,即使面临生死九重,也绝不改变爱国之心。“一展遗编一兴慨”读其遗作,诗人不禁感慨万分,对先人的精神感到敬仰。

最后,“令人千载挹辉光”总结全诗,赞美祖宗伯公的精神光照千秋,激励后人长久地追慕和学习。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对忠贞气节的崇尚。

收录诗词(5)

罗荣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陶

解体脱世纷,结志怀往义。

织纬足充粮,种秫常供醉。

素琴寄长谣,孤衿抗高视。

国爵屏如膻,家贫甘若嗜。

径荒早归来,园涉成佳致。

依俗岂尚同,诡时非立异。

遥遥五柳风,千载犹相喟。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登齐云和祖天锡公韵

名山今日始攀跻,峭壁巉崖路欲迷。

荆棘拨开登月窟,脚根稳著步天梯。

恍疑身在半空去,忽见鸟从平地飞。

胜景可人观不遍,挥毫石上且留题。

形式: 七言律诗

答招隐

荡荡唐尧德,乃有箕山臣。

巍巍周武功,不乏采薇人。

四皓自耽洛,两龚岂避新。

并介实天性,离奇非世珍。

君虽羞独割,余敢辱均茵。

东皋足舒啸,南亩可充囷。

弗罫圣人网,常期鸥鸟亲。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题灵岩

巨鳌戴山凌空起,横绝碧云千万里。

岚风飞净明彩霞,四宇八纮皆望里。

雾障高悬五老峰,朵朵尖削成芙蓉。

天柱南边五丁立,香炉凿出盘蛟龙。

仙家七子烧丹处,瑶草琼花间琪树。

洞门深锁苔自封,黄鹤飞来复飞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