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百字令》是叶恭绰先生对好友杨铁夫画象的题咏,描绘了杨铁夫在大屿山结茅修行的生活情景。全词以“颀然一叟”开篇,形象地刻画了一位老者在岁月中吟诵风月的情景,展现了其超脱世俗、专注于内心修为的精神状态。
“算卌年吟弄,几番风月”,四十载光阴,几度月圆花开,老者在自然与诗歌中寻找心灵的慰藉。接下来,“减字偷声余事耳,未碍蒲团生活”,表明老者虽在文字间寻觅,但并未影响其静坐蒲团、修行悟道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其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过眼空花,打头急浪,此境何曾夺”,面对世间的繁华与波折,老者的心境如空花般不为所动,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接着,“装成七宝,更无遗憾毫发”,老者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汇聚于心,心中无憾,展现出其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满足感。
“却念孤屿栖迟,维摩丈室,仿佛那延窟”,转而描绘杨铁夫在大屿山的修行生活,如同维摩诘菩萨的隐居之处,远离尘嚣,追求精神的升华。这里运用了佛教典故,表达了对杨铁夫修行环境的赞美与向往。
“兜率海山凭位置,终见云飞大豁”,进一步描述了杨铁夫在修行过程中,内心世界如同海山一般广阔,最终能够洞察宇宙的真谛,云雾散去,豁然开朗。这不仅是对杨铁夫修行境界的赞美,也是对其未来成就的期许。
最后,“七尺昂藏,千秋怅望,所向无空阔”,以“七尺昂藏”形容杨铁夫的高大形象,象征其人格的挺拔与精神的高远。千秋之后,人们仍会怀念他的风采,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其深远的影响。“妍皮痴骨,任他摸象人说”,则以比喻手法,表达杨铁夫的外在与内在并重,不论外界如何评价,他都坚守自我,追求精神的纯净与真实。
整首词通过对杨铁夫修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和对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敬仰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