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题杨铁夫画象,铁夫近结茅大屿山,专修净业,并刊所作双树居词

颀然一叟,算卌年吟弄,几番风月。

减字偷声余事耳,未碍蒲团生活。

过眼空花,打头急浪,此境何曾夺。

装成七宝,更无遗憾毫发。

却念孤屿栖迟,维摩丈室,仿佛那延窟。

兜率海山凭位置,终见云飞大豁。

七尺昂藏,千秋怅望,所向无空阔。

妍皮痴骨,任他摸象人说。

形式:

鉴赏

这首《百字令》是叶恭绰先生对好友杨铁夫画象的题咏,描绘了杨铁夫在大屿山结茅修行的生活情景。全词以“颀然一叟”开篇,形象地刻画了一位老者在岁月中吟诵风月的情景,展现了其超脱世俗、专注于内心修为的精神状态。

“算卌年吟弄,几番风月”,四十载光阴,几度月圆花开,老者在自然与诗歌中寻找心灵的慰藉。接下来,“减字偷声余事耳,未碍蒲团生活”,表明老者虽在文字间寻觅,但并未影响其静坐蒲团、修行悟道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其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过眼空花,打头急浪,此境何曾夺”,面对世间的繁华与波折,老者的心境如空花般不为所动,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接着,“装成七宝,更无遗憾毫发”,老者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汇聚于心,心中无憾,展现出其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满足感。

“却念孤屿栖迟,维摩丈室,仿佛那延窟”,转而描绘杨铁夫在大屿山的修行生活,如同维摩诘菩萨的隐居之处,远离尘嚣,追求精神的升华。这里运用了佛教典故,表达了对杨铁夫修行环境的赞美与向往。

“兜率海山凭位置,终见云飞大豁”,进一步描述了杨铁夫在修行过程中,内心世界如同海山一般广阔,最终能够洞察宇宙的真谛,云雾散去,豁然开朗。这不仅是对杨铁夫修行境界的赞美,也是对其未来成就的期许。

最后,“七尺昂藏,千秋怅望,所向无空阔”,以“七尺昂藏”形容杨铁夫的高大形象,象征其人格的挺拔与精神的高远。千秋之后,人们仍会怀念他的风采,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其深远的影响。“妍皮痴骨,任他摸象人说”,则以比喻手法,表达杨铁夫的外在与内在并重,不论外界如何评价,他都坚守自我,追求精神的纯净与真实。

整首词通过对杨铁夫修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和对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敬仰与赞美。

收录诗词(174)

叶恭绰(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高阳台.娟镜楼

苕玉镌名,芝泥押篆,传神暗想幽馨。

逝水寒光,依稀犹写倾城。

添妆盼断婵媛影,触菱枝、绮梦都醒。

等伤心、黛碗霜封,钗合尘生。

风花历劫知谁主,矧旧时明月,依例亏盈。

百尺楼高,从他翠委香零。

开奁待证相思史,奈半泓、秋水无声。

剩清朝、倚槛频看,短鬓偷惊。

形式:

浣溪纱.为陈公哲题夏兰子花图卷

冷艳疑逢萼绿华。瑶台称住列仙家。

佳名合号海琼花。

孤影有时矜叠彩,寻源甚地觅仙槎。

披图珍重玉无瑕。

形式:

点绛唇.高斋杜鹃甲香海,今春盛发,不减曩时。幽居未由存临赏,且知主人因有所避,已都攀折,闻之泫然,赋此志慨

锦样芳菲,不同吟赏同抛掷。似曾相识。

何计相怜惜。月榭风亭,今日浑如客。今非昔。

旧巢空觅。归去如何得。

形式:

点绛唇

强说春归,漫天花事何人管。娇云满眼。

转觉东风懒。刬却珍丛,免惹游蜂趱。肠真断。

千般缱绻。博得芳筵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