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江涨

涨江临眺足消忧,倚杖江边地欲浮。

叠浪并翻孤日去,两津横卷半天流。

鼋鼍杂怒争新穴,鸥鹭惊飞失故洲。

可为一官妨快意,眼中唯觉欠扁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站在江边远望能消解忧愁,手扶拐杖江岸似乎要漂浮。
层层波浪翻滚,孤日沉没其中,两岸的渡口横跨大半天空的水流。
鼋鼍因争夺新洞穴而怒吼,鸥鹭因受惊而从旧岛飞起。
为了官职,我牺牲了快乐的心情,眼前只遗憾缺少一只小船。

注释

涨江:涨水的江面。
临眺:远望。
消忧:消除忧愁。
倚杖:拄着拐杖。
地欲浮:感觉地面仿佛要被水淹没。
叠浪:层层波浪。
孤日:孤独的日影。
两津:两个渡口。
半天流:大半天空的水流。
鼋鼍:鼋和鼍,两种水生动物。
杂怒:混杂着愤怒。
新穴:新的巢穴。
鸥鹭:鸥鸟和鹭鸟。
故洲:旧有的岛屿。
妨快意:妨碍快乐。
扁舟:小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观江涨》,描绘了江水上涨时的壮观景象以及诗人由此引发的情感。首句“涨江临眺足消忧”表达了诗人站在江边远望,江水上涨的景色能暂时排解他的忧虑。第二句“倚杖江边地欲浮”则写出诗人倚杖而立,仿佛连大地都被江水所淹没的错觉。

接下来,“叠浪并翻孤日去,两津横卷半天流”描绘了江浪翻滚,太阳在波涛中显得孤独,而江水滔滔不绝,似乎要横贯天际。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动态画面,展现了江水的磅礴气势。

“鼋鼍杂怒争新穴,鸥鹭惊飞失故洲”写的是江水上涨迫使鼋鼍(水生动物)争夺新的栖息地,连鸥鹭也被惊飞,失去了原有的栖息之地,寓言了自然生态因江水上涨而受到的影响。

最后两句“可为一官妨快意,眼中唯觉欠扁舟”,诗人感慨为了官职,他不得不放弃欣赏美景的快意,只觉得缺少一只小船,可以随波逐流,自由自在。这表达了诗人对仕途束缚和个人理想的矛盾心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江水上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观雨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过下杯渡

夜宿下杯馆,朝鸣一棹东。

湖平天尽落,峡断海横通。

冉冉云随舸,茫茫鸟弃风。

仙人蓬岛上,遥见我乘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余识景纯家弟出其诗见示喜其同臭味也辄用大成黄字韵赋八句赠之

阿奴喜气照人黄,传得新诗细作行。

可爱悬知似杨柳,忘忧复不待槟榔。

魏收已获崔昂誉,摩诘仍推相国长。

曷不少留东閤醉,剩收篇咏作归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初至邵阳逢入桂林使作书问其地之安危

湖北弥年所,长沙费月馀。

初为邵阳梦,又作桂林书。

老矣身安用,飘然计本疏。

管宁辽海上,何得便端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