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尤]韵

翻译

在阁楼中好似春天一般,平常不用的窗子将白昼都隔在了外面,走在画廊里,发现这里非常深幽。篆香烧尽了,日影移上帘箔了,才发现黄昏将近。我喜爱梅花,自己种的江梅渐已长好,为什么一定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而荒废了时光呢。没有人来找我谈话聊天,如今在这样的寂寥环境里独自面对梅花,就好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对花彷徨。
梅花色泽美艳,它虽不像别的花那么畏惧霜雪,但毕竟娇弱,难以禁受寒风冷雨的摧残。又是谁吹起横笛曲《梅花落》,吹动了我的愁绪。不要怨恨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要相信,虽然梅花踪迹难寻而它情意长留。我很难说出我的家世,多想有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能显示出梅花的俊俏风流。

注释

篆香:对盘香的喻称。
江梅:此指梅中上品,非泛指江畔、水边之梅。
浑似:完全像。
韵胜:优雅美好。
难堪雨藉:难以承受雨打。
不耐风揉:《乐府雅词》卷下、《梅苑》卷三、《全宋词》第二册均作“不耐风柔”,“柔”字不通,故改。
横笛:原意谓扫除干净,不留痕迹。
此处系反其意而用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其中表现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现实孤独生活的感慨。全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精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水田园图。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这四句通过对室内环境的细致描写,勾勒出一个宁静、隐秘而又充满生机的小空间。在这里,春天的气息被小阁所藏匿,闲窗则是锁住了白昼,这个画堂更是深幽无尽。篆香烧尽,意味着时间在缓缓流逝,而日影通过帘钩下移,增添了一份静谧。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她手植的江梅比起自然生长的更为美好,而不需要特意去临水登高楼以寻求景致。

"无人到,寂寥恰似、 何逊在扬州。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诗中的“何逊”是唐代诗人,因其才华横溢而闻名。这几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不耐烦,以及她对高洁情操的坚持。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这几句则是词人对音乐和自然景致的情感抒发,以及她对于逝去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在这里,她提到横笛吹奏,激起浓郁的愁绪,并劝诫自己不要过于哀叹春花凋零、雪意消减,而是要相信情感的痕迹会永留。最后,她描写了良宵淡月和疏影中的风流,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

这首词通过对室内外景象的细腻刻画,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深情怀念,展现了李清照特有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92)

李清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集校注》

  • 籍贯:山东省济南章丘
  • 生卒年: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尽,犹赖有梨花。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瑞鹧鸪.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形式: 词牌: 瑞鹧鸪

殢人娇.后庭梅花开有感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闲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

形式: 词牌: 殢人娇

蝶恋花(其一)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形式: 词牌: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