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刺血写经,求之五十年,去岁得之蜀中。以诗贺之

嗟君七岁知念母,怜君壮大心愈苦。

羡君临老得相逢,喜极无言泪如雨。

不羡白衣作三公,不爱白日升青天。

爱君五十著綵服,儿啼却得偿当年。

烹龙为炙玉为酒,鹤发初生千万寿。

金花诏书锦作囊,白藤肩舆帘蹙绣。

感君离合我酸辛,此事今无古或闻。

长陵朅来见大姊,仲孺岂意逢将军。

开皇苦桃空记面,建中天子终不见。

西河郡守谁复讥,颍谷封人羞自荐。

形式: 古风

翻译

感叹你七岁就懂得想念母亲,可怜你在成长中内心更加苦涩。
羡慕你在晚年还能重逢,喜悦到极点却无法言表,泪水如雨般落下。
我不羡慕你身居高位,也不向往飞黄腾达的荣华。
我更爱你五十岁时穿上彩色的衣服,儿时的遗憾如今得以弥补。
为你烹制龙肉做烤肉,用美玉酿成琼浆,祝愿你鹤发童颜,长寿无疆。
金色的诏书装在锦绣囊中,乘坐装饰华丽的藤椅,车帘上绣着精致的图案。
你的离合让我感慨万分,这样的事古今罕有。
我来到长陵,意外见到大姐,仲孺怎会料到能遇见将军。
开皇年间苦涩的桃子只留下记忆,建中天子最终未能相见。
西河郡守的位置还有谁会嘲笑?颖谷封人也羞于自荐。

注释

嗟君:感叹你。
念母:想念母亲。
怜君:可怜你。
壮大:成长。
相逢:重逢。
喜极:喜悦到极点。
白衣:身居高位。
三公:古代高级官员。
著綵服:穿上彩色衣服。
偿当年:弥补遗憾。
烹龙为炙:烹制龙肉。
鹤发:长寿。
金花诏书:金色诏书。
锦作囊:装在锦绣囊中。
肩舆:藤椅。
蹙绣:精致图案。
离合:离别和团聚。
酸辛:感慨。
朅来:来到。
大姊:大姐。
仲孺:仲孺(人名)。
将军:将军。
苦桃:苦涩的桃子。
建中天子:建中时期的皇帝。
西河郡守:西河郡的官员。
讥:嘲笑。
羞自荐:羞于自荐。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为庆祝朱寿昌郎中找到失散多年的生母而作。诗中充满了深情和对人伦之美的赞叹,通过对比和排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朱寿昌不畏艰难、坚持寻亲之举的高度评价。

"嗟君七岁知念母,怜君壮大心愈苦。" 这两句写出了朱寿昌自幼便有寻母之心,随着年龄增长,这份情感反而更加深重,表现了对母爱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母离别之痛的理解。

"羡君临老得相逢,喜极无言泪如雨。" 这两句诗人通过羡慕朱寿昌晚年能够与母亲团聚的情景,表达了无限的喜悦之情,那种喜悦到极点以至于语言无法表达,只有泪水可以倾诉。

"不羡白衣作三公,不爱白日升青天。" 这两句强调朱寿昌寻亲之举远比官至高位更加难能可贵和令人敬佩,反映出诗人对名利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人伦情感的重视。

"烹龙为炙玉为酒,鹤发初生千万寿。" 这两句是祝福之辞,希望朱寿昌及其母亲能够享受天伦之乐,长命百岁。

整首诗通过对朱寿昌寻亲一生的赞美,展现了中华文化中深厚的人伦情感和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同时也反映出了苏轼个人的情操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

居官不任事,萧散羡长卿。

胡不归去来,滞留愧渊明。

盐事星火急,谁能恤农耕。

薨薨晓鼓动,万指罗沟坑。

天雨助官政,泫然淋衣缨。

人如鸭与猪,投泥相溅惊。

下马荒堤上,四顾但湖泓。

线路不容足,又与牛羊争。

归田虽贱辱,岂失泥中行。

寄语故山友,慎毋厌藜羹。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是日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二首(其一)

草没河堤雨暗村,寺藏修竹不知门。

拾薪煮药怜僧病,扫地焚香净客魂。

农事未休侵小雪,佛灯初上报黄昏。

年来渐识幽居味,思与高人对榻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是日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二首(其二)

长嫌钟鼓聒湖山,此境萧条却自然。

乞食绕村真为饱,无言对客本非禅。

披榛觅路冲泥入,洗足关门听雨眠。

遥想后身穷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盐官部役戏呈同事兼寄述古

新月照水水欲冰,夜霜穿屋衣生棱。

野庐半与牛羊共,晓鼓却随鸦鹊兴。

夜来履破裘穿缝,红颊曲眉应入梦。

千夫在野口如林,岂不怀归畏嘲弄。

我州贤将知人劳,已酿白酒买豚羔。

耐寒努力归不远,两脚冻硬须公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