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都下二三子失举二首(其二)

太学齑盐共苦辛,寒窗笔砚日相亲。

梁王台畔一分袂,扬子江头三换春。

箧里黄金须买酒,鬓边白发解欺人。

穷通得丧谁能定,况是男儿有此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在太学中研读,生活清苦艰辛,每天与笔墨相伴。
分别时在梁王台边,转眼间已度过三个春天在扬子江头。
箱中的黄金要用来买酒,鬓边的白发却在提醒时光匆匆。
人生的穷困显达难以预料,更何况我们男子汉都有这样的命运。

注释

太学:古代最高学府。
齑盐:粗食,形容生活清贫。
亲:亲近,此处指日常相伴。
梁王台:历史上的地名,可能象征着权势或地位。
扬子江:长江下游一段的别称。
换春:度过一个春季。
箧:箱子。
黄金:财富的象征。
买酒:用财富换取享受。
鬓边:鬓角,指头发。
欺人:令人惊觉,此处指白发催人老。
穷通:穷困和显达。
得丧:得到和失去。
定:确定,预知。
此身:自己的身体,代指人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太学的刻苦学习生活,以及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受和坚定的决心。

"太学齑盐共苦辛,寒窗笔砚日相亲。"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与同窗们一起在国子监(太学)里吃着咸咸的食物,共同承受着学习的艰辛,每天面对的是冰冷的窗户和笔砚,从而形容了刻苦攻读的生活。

"梁王台畔一分袂,扬子江头三换春。" 这两句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梁王台边上,春天的气息只是轻轻地一份;而在扬子江畔,则见证了春天三次的更迭。这里借景抒情,表现了时间的流失和岁月的变迁。

"箧里黄金须买酒,鬓边白发解欺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困境以及年华易逝的无奈。尽管有钱可以买酒享乐,但头上的白发却是掩饰不了的岁月痕迹。

"穷通得丧谁能定,况是男儿有此身。" 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未来命运的迷茫和坚定的决心。在世事无常、贫富荣辱难以预料的情况下,只要自己还有这份身体,就应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整首诗通过对太学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的渴望,对于时光的珍惜,以及面对未来的坚定与自信。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寄都下二三子失举二首(其一)

翘翘数子拔群伦,落笔文章妙有神。

清世暂时藏琬琰,红尘终不卧麒麟。

淹留京国三年客,牢落江河一病身。

得丧穷通虽付命,双眸忍泪已沾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宿倅陆经子履

勋业悠悠未可贪,直须随处酌醺酣。

君知仕路三无愠,我与人情七不堪。

闻借朱衣为别乘,想回青眼忆高谈。

东风尚有西行约,甬水桥边定解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寄黄任道

劳生滚滚欲何如,去发纷纷日满梳。

万古圣贤同梦寐,百年天地只蘧蒢。

诗书计出田园后,岁月期收道路馀。

安得优游似濠上,共将谈笑戏观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寄满子权

西北风吹数纸诗,神门枢钥鬼关机。

九原黄土英灵活,万古青天霹雳飞。

我是懦夫无壮志,近思依日窃馀辉。

高楼暮插暗空肋,东望君心着翅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