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缓步到林坰,前山入望青。
牛羊眠草岸,鹅鸭浴沙汀。
老树根为榻,秋萝蔓作亭。
晚风来更好,时带野花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村午后散步图景。诗人缓缓步入林间,远眺前方,群山映入眼帘,一片青翠。牛羊悠闲地卧在草地上,鹅鸭在沙滩上嬉戏,画面充满了田园生活的和谐与宁静。老树的根部成了休息的座椅,秋萝攀爬交织,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小亭。晚风拂过,不仅带来了凉爽,还夹杂着野花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美好。
不详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寒消潦水碧潭澄,百级高崖奋袂升。
远树忽明残照射,平沙乍隐晚潮增。
港吞口似贪婪吏,山烧头如受戒僧。
一带萧芦残苇里,又多无数打鱼罾。
挂壁流泉匹练飞,白云深处叩禅扉。
斜阳一抹秋林晚,古径无人僧独归。
雨过黑云收,清溪长急流。
风高帆鼓腹,浪涌艇昂头。
谋利心恒淡,图名志未休。
何时沧海上,鼓棹向皇州。
亭午甘霖过,淋漓遍隰源。
奔流鸣急濑,湿鸟噪荒村。
石耸山撑骨,崖崩树露根。
浓云何处去,薄暮翠岩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