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曲

捣衣复捣衣,空闺月冷风凄凄。

风前高下声零乱,客中听得偏肠断。

断肠应折大刀头,破镜上天过一秋。

更深力尽闻私语,夫戌边城几寒暑。

新衣岁岁寄征人,寄到边城衣不新。

客行虽远有归日,久戌何时见家室。

愿令今古无别离,夫耕妇织常相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捣衣曲》描绘了古代女子在月夜捣衣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思乡之情和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诗中的“捣衣”是古代妇女为远行或戍边的丈夫准备衣物时的一种习俗,通过捣衣声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首句“捣衣复捣衣,空闺月冷风凄凄”,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月光如水,风声凄厉,烘托出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哀愁。接着,“风前高下声零乱,客中听得偏肠断”,进一步渲染了捣衣声在风中的飘忽不定,仿佛是远方丈夫的呼唤,让女子心绪难平,情感激荡。

“断肠应折大刀头,破镜上天过一秋”,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对丈夫的思念比作折断的大刀头和破碎的镜子,形象地表达了思念之深和痛苦之重。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一年又一年,丈夫依旧未能归来。

“更深力尽闻私语,夫戌边城几寒暑”,深夜时分,女子仍在劳作,她听到的不仅仅是捣衣声,还有内心深处对丈夫的私语,以及对边城岁月的感慨。这句诗体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战争与分离的无奈与哀叹。

“新衣岁岁寄征人,寄到边城衣不新”,每年都会为丈夫缝制新衣,但这些衣物送到边城时,往往已经不再崭新,这既是对丈夫生活条件艰苦的担忧,也是对无法与丈夫团聚的无奈。

最后,“客行虽远有归日,久戌何时见家室”,表达了女子对丈夫早日归来的期盼,同时也流露出对长久分离的无奈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愿令今古无别离,夫耕妇织常相随”,则是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希望夫妻能够永远相伴,共同劳作,共享天伦之乐。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捣衣这一日常生活的细节,深刻揭示了古代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她们面对分离与等待时的复杂心情。

收录诗词(13)

曾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旅献獒图为居止善赋

非熊非貙声豪雄,蹄高四尺行追风。

武王戎衣定天下,西旅献来名更隆。

止戈归马称平治,校猎沙场供祀事。

太保胡为戒后王,应恐禽荒坠先志。

獒搏鲜肥乃其职,嗾以噬人翻乱国。

阎公绘画岂无心,欲使当朝防失德。

阎公状物妙入神,龙眠效之尤逼真。

玉堂松雪善模拟,三贤造车同一轮。

披图细玩非花草,铁画银钩书法好。

居公慎勿示常人,留作传家子孙宝。

形式: 古风

老龙引子归潮图

海门秋气横江来,怒涛殷地如奔雷。

苍龙教子习潮势,排风喷雪烟云开。

忆昔深潭事冲举,直上穹霄轻一羽。

曾嘘数滴翻瓢浆,散作九州三日雨。

只今回顾思潜踪,引子不敢施神通。

却愁幼小易飘忽,一瞬万里天无功。

我闻灵物多奇异,潜飞大小皆随意。

画师恐是张僧繇,写向生绡若真致。

龙今育子犹世人,古来有欲皆可驯。

何当重起豢龙氏,爱养留作商岩臣。

形式: 古风

荅朱文粲

南风送好音,珍重比南金。

寂寞经年别,凄凉万里心。

弊裘仍恋体,华发已盈簪。

谁识乡关念,时时动越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秋夜偶成

陇上俄闻梁父吟,异乡情绪独难禁。

寸锥未脱囊中颖,断木谁修爨下琴。

夜雨惊残归国梦,秋风催动捣衣砧。

欲凭樽酒忘羁恨,酒后那知恨转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