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枋得的《示儿(其二)》,它以历史人物和典故为切入点,表达了对历史兴衰变迁的深刻理解和感慨。首句“千古兴亡我自知”展现了诗人的历史意识,他认为历史的盛衰更替无需他人告知,自己心中有数。接着,“一家消息又何疑”暗示了个人家国情怀,对于家族和个人命运,他同样充满信心。
诗人通过“古来圣哲少才子,世乱英雄多义儿”这两句,对比了历史上的圣贤与乱世中的英雄,指出在动荡时期,英雄人物往往更具侠义精神。接下来,他提到了陶渊明(靖节)和杜甫(少陵)这两位文学大家,他们虽然身处困境,却能自我排解,表达出对高尚人格的敬仰。同时,诸葛亮和王猛两位历史名臣的命运,也引发了诗人深深的同情和感叹。
最后两句“只虞错改金根字,焉用城南劝学诗”,诗人借“金根字”暗指国家大事,表达对误政的忧虑,而“城南劝学诗”则可能指的是儒家的教诲,诗人认为在这样的时局下,更应关注现实问题,而非空谈学问。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谢枋得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历史教训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