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毛滂的《清平乐·其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泰和个人忠孝之德的美好愿望。
首句“重芳叠秀”描绘的是花朵层层叠加、繁盛秀丽的景象,用以比喻诗人的品格高尚。接着“风约仙云皱”,则是用风轻拂云端,云似被风吹皱的意象来形容自然界中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椿不争年松与寿”中的“椿”指的是常青的植物,而“松”则象征着长寿和坚贞。诗人通过这两种植物的对比,表达了对长久而坚定的品质的赞美,这也是古人崇尚的美德。
下一句“共出皇家忠孝”,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愿望,即希望忠诚和孝顺这两大美德能够像皇室后裔一样代代相传。
接下来,“仁深枯冷皆蒙”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即便在严酷的环境中仍能保持温暖与善良的人性赞誉之情。这里的“枯冷”形容的是外界的严寒,但内心却依然温暖。
“托根不倚东风”意味着植物不借助春天的东风而生长,象征着诗人希望自己的德行和品格能够自立,不依赖于外在的帮助。
最后,“日照恩光万里,暖生塞草丛中”,则是通过对阳光普照、温暖到达边塞荒野小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得到君主恩泽的美好愿望。这里的“万里”强调了恩泽的广泛与深远,而“丛中”则指的是那些在偏远之地的小草,即便是在最不起眼的地方,也能感受到这份温暖。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伦美德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国家清平、人民安康以及个人品格修养的深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