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入宣城诣天庆观朝谒

晓雾双溪水,秋风百舫桥。

行穿子城过,却望女墙遥。

落月能相伴,疏钟似见招。

小亭憩山半,换马上岧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清晨的薄雾笼罩着两条溪流,秋风吹过百座船只停靠的桥梁。
我穿过子城前行,回头远望那座城墙显得遥远。
落月如影随形,稀疏的钟声仿佛在召唤我。
我在半山的小亭稍作休息,然后换马攀登险峻的高峰。

注释

晓雾:清晨的薄雾。
双溪:两条溪流。
秋风:秋日的风。
百舫桥:有许多船只的桥。
子城:内城或小城。
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落月:下落的月亮。
疏钟:稀疏的钟声。
小亭:小亭子。
山半:半山腰。
马上:骑马上。
岧峣:形容山势高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晨行者穿越山水美景的画面。开篇“晓雾双溪水,秋风百舫桥”两句,勾勒出一片迷蒙之中,溪水潺潺,桥上叶舞的生动图景,展现了清晨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

接着,“行穿子城过,却望女墙遥”二句,则描绘出了行者在山城间穿行,远眺古城女墙之情景。这里“子城”、“女墙”可能指的是特定地点,也可能是诗人用来营造深邃古朴氛围的意象。

“落月能相伴,疏钟似见招”两句,表达了夜色渐浓,明月如伴随行者之侧,而远处传来的钟声,则像是对行者的召唤。这里,“落月”与“疏钟”的结合,不仅丰富了听觉和视觉的享受,也增添了一份超凡脱俗的意境。

最后,“小亭憩山半,换马上岧峣”二句,则描写了行者在一座位于山腰的小亭中稍作休息,然后又换上强健的马匹继续向前,攀登崎岖不平的道路。这里,小亭作为诗人旅途中的一个停顿点,不仅提供了一处观赏四周风光的地方,也是心灵短暂栖息之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行者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清晨山水间独自旅行时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从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其三)

芦挥麈尾话清秋,柳弄腰支舞绿洲。

引得江风颠入骨,戏抛波浪过于楼。

十程拟作一程快,一日翻成十日留。

未到大江愁未到,大江到了更添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从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其二)

荻篱萧洒织来新,茅屋横斜画不真。

乾地种禾那用水,湿芦经火自成薪。

岛居莫笑三百里,菜把活它千万人。

白浪打天风动地,何曾惊著一微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从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其一)

蓼岸藤湾隔尽人,大江小汊绕成轮。

围蔬放荻不争地,种柳坚堤非买春。

匏瓠放教俱上屋,渔樵相倚自成邻。

夜来更下西风雪,荞麦梢头万玉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从范至能参政游石湖精舍坐间走笔二首(其二)

震泽分波入,垂虹隔水看。

何须小风起,生怕牡丹寒。

政坐诸峰好,端令落笔难。

催人理归棹,落日许无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