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绥和雁足镫歌

长定宫中黄叶秋,大司马用新都侯。

淳于赂败曲阳去,咸阳王业彫潜谋。

是年孝成祚欲尽,建元七改仪容修。

君王心不化明烛,但照宫馆罗纨愁。

鸿嘉以来隆内宠,阳阿祸水倾炎刘。

是镫绥和改元铸,相掾丞令名雕锼。

不及班姬照辇道,铜沓祇映金涂浮。

慵来装点石华袖,红摇春影椒墙留。

赤凤歌残灿归路,绿熊席暖辉舌篝。

汉宫奢丽那得见,眼界输与残檠优。

史传孝宣精器械,元成以降难追求。

建昭竟宁两雁足,乾嘉老辈争吟讴。

此镫后出幸快睹,生晚不抱昌黎忧。

信都食官建始造,临虞万岁元延镂。

余家高镫亦永始,三朝较量俱无俦。

未随阳朔例颁赐,弃掷得免渐台陬。

尝将古今论兴废,始凝须作冰霜筹。

桓灵先短汉献祚,熙宁早剪徽钦庥。

西京元气蹶此命,哀平薄佑将何尤。

蛙声紫色托官礼,九锡遂欲唐虞侔。

一朝事关九庙重,美新致累扬云羞。

阅历残镫泣风雨,坐对缸粟如悬疣。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汉时期宫廷内的奢华景象,特别是围绕着灯具的叙述。诗人以“长定宫中黄叶秋”开篇,暗示了季节更替和皇室的沉寂。大司马与新都侯的权力更迭,淳于贿赂事件和曲阳失势,预示着政治风云变幻。孝成帝时期,尽管朝政有所修整,但君王的心意并未照亮民生疾苦,反而加重了宫中贵族的愁绪。

诗人提到鸿嘉以来,宫内宠爱过度,如同阳阿之水倾覆了刘氏王朝。灯具方面,从绥和改元开始,制作精美,如班姬照辇道的铜沓,显示出汉宫的奢侈。然而,这些繁华已非寻常人所能触及,诗人感叹不如班姬的清廉。他以历史为鉴,批评了汉宣帝以后的奢靡,尤其是建昭、竟宁年间,即使在乾嘉年间,也难以再见到这样的辉煌。

诗人感慨自己未能亲见汉宫的极盛,但庆幸没有经历昌黎时代的忧虑。灯具的制作延续到元延年间,余家也有珍贵的永始高镫。然而,它们并未像阳朔那样广为赐予,得以保存在角落,避免了被浪费的命运。诗人反思历史兴衰,认为过分的奢华最终导致了西京元气的衰落,哀平时期的国运尤为艰难。

最后,诗人以蛙声比喻官场的虚伪,九锡之封的滥权,以及关乎国家命运的决策,使得美新之举成为杨云的耻辱。他目睹了历史的沧桑,面对简陋的生活,心中充满忧虑。整首诗通过灯具这一物象,揭示了西汉宫廷的兴衰和历史教训。

收录诗词(87)

吴重憙(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莒小子双即诗三十六韵

国侨昔使晋,赐莒二方鼎。

重器古所贵,况兼骈以整。

我观传纪间,所载亦井井。

纪甗齐贿珍,襄钟郑赂诇。

寿梦与甲父,郜舒文互省。

宝鼎虽不一,奇偶势殊等。

伟哉莒国器,至今余炯炯。

二鼎虽已沦,双即乃犹并。

文曰莒小子,万年宝用永。

徒家弗受文,佐祝文考鲠。

同质非殊范,一文乃异皿。

纹回云点黑,班留苔翠冷。

枵腹略类瓠,象圆欲说饼。

弯环形抱珥,朴素义尚褧。

黝若髹点漆,泽比金出矿。

先子宝其一,珍重如搢珽。

常念延津剑,何日得合并。

李丈念两美,不合心终耿。

连城乃归赵,商于不欺郢。

瑞若联珠璧,断岂续颈胫。

遂使千载下,艺苑快雄骋。

尝考莒世次,略可得其梗。兹及郊公,七主生非挺。

获拿季友归,出仆行父请。

务娄及灭明,奔执不自拯。

密郓城恃陋,防兹地非迥。

蜗角国难为,强邻况压境。

岂类汉孝宣,技巧夙精警。

乃与所制器,今古同彪炳。

什袭重绨锦,装潢斫檀瘿。

非独虞壶俪,直与齐罍逞。

子产号博物,晋赐始管领。

我不黄熊辨,两器乃独秉。

众金同纷罗,譬若囊出颖。

离合千百年,荟萃乃俄顷。

摩挲发古思,作歌志深幸。

形式: 古风

陶城堡

推篷日对水潺潺,沙鸟风帆自往还。

东望数峰青扑面,不殊江上六朝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苌弘墓

西去麻鞋谒至尊,烽烟何日靖中原。

故人尽节难回首,怕过苌弘化碧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和韧叟归耕釜麓出都感赋元韵(其一)

江水茫茫山色苍,昔年行役又同行。

六千猿鹤悲君子,八百桑株学武乡。

略仿买田苏玉局,相偕归隐孟襄阳。

也如鹦鹉前头意,云树无言但泪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