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如乾封晚经渔浦

穷曛经渔浦,寒水白于练。

总总星东出,猎猎风北转。

眼中兽蹄过,笛里鱼状变。

稍闻刁斗应,渐喜烟火见。

谁家长林根,系艇沙渚面。

天含潇湘思,山错吴越甸。

承平谢忧患,少壮忘羁贱。

瓜桥往未遑,云源访殊便。

明涉子陵滩,桂酒同一奠。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经过渔浦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换与诗人内心情感的波动。

首句“穷曛经渔浦”,点明时间与地点,黄昏时分,诗人行经渔浦,为全诗定下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基调。接着,“寒水白于练”一句,以“练”比喻水的洁白,形象地描绘了冬日湖面的清澈与寒冷,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总总星东出,猎猎风北转”两句,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描述了星辰升起和北风呼啸的景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

“眼中兽蹄过,笛里鱼状变”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动物的足迹和笛声中的鱼形变化融入自然景观中,增加了诗的生动性和想象力,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

“稍闻刁斗应,渐喜烟火见”两句,通过声音和视觉的变化,表现了诗人从孤独到温暖的转变过程,从远处传来的刁斗声和逐渐显现的炊烟,让诗人感到一丝慰藉和希望。

“谁家长林根,系艇沙渚面”两句,诗人转向对周围环境的探索,询问那长满树木的岸边是谁家的,同时将小船系在沙滩上,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天含潇湘思,山错吴越甸”两句,诗人借景抒情,将思绪延伸至遥远的潇湘之地和吴越之域,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广阔世界的想象。

“承平谢忧患,少壮忘羁贱”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和平时代的珍惜和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过去困苦生活的释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瓜桥往未遑,云源访殊便”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即使路途遥远,也愿意前往。

“明涉子陵滩,桂酒同一奠”两句,最后以历史人物子陵(严光)和桂酒作为结语,既是对古代贤士的敬仰,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祭奠桂酒,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287)

王逢(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 字:原吉
  • 籍贯:元明间常州府江阴
  • 生卒年:1319—1388

相关古诗词

听郑廷美弹琴

画阑月照芙蓉霜,博山水暖蔷薇香。

石屏石几青黛光,郑乡君子琴中堂。

榴裙蕙带辞罗洞,玉佩珠璎脱飞鞚。

何处春深云满林,小巢并语梧花凤。

君不见湘灵鼓瑟湘江浒,苦竹祠荒愁暮雨。

遗音一听增感伤,使我无言重怀古。

重怀古,鸡喔喔。

明星烂熳东城角,谁家尚奏桑间乐?

形式: 古风

妇董行

北军南军和议时,两垒对立龙鸾旗。

群雄棋峙国瓦解,乃与妇董光门楣。

星辰错乱风云气,乾坤造就冰雪姿。

浑家性命葬鱼腹,一舸涕泪随鸱夷。

长眠自足为义鬼,后死只望予孤儿。

儿在腹中兵在目,忆夫心头臂消肉。

日昼惨惨阴灵啼,夜黑冥冥波浪触。

马驼碛远暗尘土,鸡犬村空疏树木。

峄山谁收白玉骨,蔡州地陷黄金屋。

太尉前归明主化,招抚姑存寡妻宿。

羞看人面问消息,强通语笑宽羁束。

伯顺见义勇著鞭,锐士协力锋争先。

道傍弩伏荆棘底,掌上珠还江海还。

将门有后传世世,墓祭无所从年年。

湘妃掺袂溯寥廓,汉女结佩穷幽玄。

缟衣綦巾共缥缈,文鱼赤鲩长周旋。

唇亡未久齿亦丧,独闻其风犹凛然。

中原山河想如故,目断几点滕州烟。

形式: 古风

简黄大痴尊师

十年淞上籍仙关,猿鹤如童守大还。

故旧尽骑箕尾去,渔樵长共水云閒。

吹笙夜半桃花碧,倚杖春深竹笋斑。

顾我丹台名有在,几时来隐陆机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过丘以敬管句吴山别业

梓潼祠畔敞林扉,隐隐鸡声落翠微。

铜篆解将还省署,银鱼忘却挂朝衣。

石崖溜雨藤根白,篱落缘云瓠子肥。

想见秋风遂高隐,中原野马正狂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