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村居(其二)

百年长药裹,三径且蓬蒿。

华发抽簪短,青山伏枕高。

漂零知浊酒,雨雪见绨袍。

似解冥鸿意,翻然变羽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冬日里在乡村的居所生活,充满了深沉的哲思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联“百年长药裹,三径且蓬蒿”以“百年长药裹”象征着岁月的漫长与生活的平淡,而“三径且蓬蒿”则描绘出乡村简朴的生活环境,暗示诗人虽身处简陋,但内心却有着超脱世俗的宁静与淡泊。

颔联“华发抽簪短,青山伏枕高”运用对比手法,以“华发抽簪短”表现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衰败,而“青山伏枕高”则展现出大自然的永恒与壮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颈联“漂零知浊酒,雨雪见绨袍”通过“漂零知浊酒”的情境,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的艰辛与孤独时,仍能以酒自慰,寻求心灵的慰藉;“雨雪见绨袍”则寓意在艰难困苦中,友情与温暖的重要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真挚与珍贵。

尾联“似解冥鸿意,翻然变羽毛”以“冥鸿”比喻高远的理想与追求,诗人似乎理解了冥鸿的自由与高洁,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世俗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同时,“翻然变羽毛”形象地描绘了这种转变的过程,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友情、理想等主题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冬日村居(其三)

寒邳不可望,萧瑟掩柴扉。

宿雾含霜苦,斜阳带雪微。

清斋宜病色,生事合渔矶。

欲奏沧浪曲,江湖此调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冬日村居(其四)

遥夜怜幽独,南山傍户庭。

泉流霜下白,野色海边青。

风乱将残烧,寒疏欲晓星。

偶因樵唱起,延眺及林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寄华从龙比以鱼橘见致

多少人间事,谁能便作书。

罢官君更早,谢客我何疏。

八月来吴橘,三江下楚鱼。

因风裁数字,一问子云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不是山中月,谁能坐郁陶。

蟾孤怜冻影,兔老爱霜毫。

晕叠金波动,寒侵玉树高。

为题团扇句,千里寄同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