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秋江刘素彬宅

来寻一峰老,过此万山层。

岭海千年意,秋江两夜灯。

桑麻留细话,蓑笠自堪凭。

为报忘机者,南溟有钓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友人刘素彬居所时,经过连绵群山与秋江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联“来寻一峰老,过此万山层”,开篇即以“一峰老”与“万山层”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山之高峻,也暗示了旅程的艰辛与探索的精神。诗人亲自前往探访,寻找的是那份久违的老友之情,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颔联“岭海千年意,秋江两夜灯”,将时间与空间的跨度拉长,岭海千年,寓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秋江两夜灯,则是夜晚江边的静谧景象,灯光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景色,更蕴含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岁月静好的感慨。

颈联“桑麻留细话,蓑笠自堪凭”,转而聚焦于人物活动。在探访过程中,诗人与友人围绕着桑麻作物进行深入交谈,体现了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同时,“蓑笠自堪凭”则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如同蓑衣与斗笠一样,成为彼此信赖与依靠的象征。

尾联“为报忘机者,南溟有钓罾”,以“忘机者”指那些追求内心平静、远离世俗纷扰的人,表达了诗人希望传达给这类人的信息:在遥远的南方大海中,有着钓鱼的罾网,象征着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由的向往。这不仅是对友人生活状态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追求的一种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419)

林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泷江谒六一公

总谓文章真可恃,泷江阡草亦离离。

闲来岁月看谁惜,老去青山是故知。

霄汉有情终晰历,尘埃何处不糠秕。

今朝匹马沙溪路,却怪荒塍枕断狮。

形式: 七言律诗

双松

寒入千林竟不知,双青霄汉可胜奇。

秦封不染山无恙,却忆罗浮独看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题罗一峰同春书屋

何处峰峦不借春,短篱疏竹亦堪贫。

从知宇宙无多事,不道清虚解绊人。

老去祇扶青竹杖,醉来忘裹白纶巾。

行囊亦有青精饭,知就何山更卜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毛氏西园

桑麻何地不宜春,潦倒谁拚一味贫。

南国疏慵来我马,东风消息付何人。

泉通万壑俱流玉,云到千山总着巾。

多少升沈眼前事,一樽休更谢比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