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我欲游京口,浮家未有船。
羡君无一物,篷底曲肱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驹所作的《送僧化宁吴中行脚(其一)》中的片段。通过“我欲游京口,浮家未有船”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出游京口的心愿,但因缺乏船只而未能如愿。这种对自由旅行的向往与现实的局限形成了一种淡淡的遗憾。
接着,“羡君无一物,篷底曲肱眠”两句,诗人转而表达对僧人化宁的羡慕之情。僧人化宁身无长物,仅以篷为居,于篷下弯曲手臂而眠,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在诗人看来充满了超脱和自在。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处境与僧人的生活状态,流露出对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束缚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简朴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局限的无奈与感慨。
不详
诗论家。学者称他陵阳先生。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渡水穿云去,神光触处开。
隔江如有得,飞锡早归来。
二年三饮龟山井,道上菰蒲亦笑人。
犹觉是身多世累,一庵何日与翁邻。
水横绝浦曾争渡,浪打船头又少留。
安得一舟淮上钓,水生水落任沉浮。
未用船头报水程,为君持酒打愁城。
青山久负当年约,白发多从客路生。
点检转工新句法,揩磨难减旧风情。
小留莫道无供给,一味东篱有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