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读唐书终帙

隋室重氛极,唐家景命新。

地归裂残壤,天洗战馀尘。

遂纳诸戎贡,争陪二月巡。

瀛洲登俊老,烟阁尽名臣。

轻重非关鼎,兴亡要在人。

旧都纷秀麦,前事遍书筠。

哲后疑图暇,西厢访古频。

终篇见成败,摘句屡咨询。

青史嘉遗直,元龟遗圣辰。

愿将稽古意,万一助尧仁。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隋朝的混乱达到了极点,唐朝的新气象带来生机。
大地回归安宁,战争的尘埃被洗净。
接受各族的贡品,各国争相参与春季巡游。
贤能之人聚集瀛洲,宫殿中满是知名大臣。
国家兴衰不在于器物,关键在于人的作为。
旧都麦田繁茂,历史往事详载竹简。
明君常思考历史,频繁探访古迹寻求智慧。
从篇章中见证盛衰,不断询问解读历史。
赞美史书记载的正直,历史留下宝贵的教训。
希望效仿古人探究,以期为尧帝般的仁政助力。

注释

隋室:隋朝。
重氛:混乱。
极:极点。
唐家:唐朝。
景命:新气象。
地归:回归。
裂残壤:破碎的土地。
战馀尘:战争尘埃。
诸戎:各族。
贡:贡品。
二月巡:春季巡游。
瀛洲:仙境之地。
俊老:贤能之人。
烟阁:宫殿。
尽:满是。
轻重:器物的重要性。
非关:不在于。
兴亡:国家兴衰。
在人:关键在于人。
旧都:过去的都城。
纷秀麦:繁茂的麦田。
书筠:记载在竹简上。
哲后:明君。
暇:思考。
西厢:古迹。
访古频:频繁探访。
终篇:篇章的结尾。
成败:盛衰。
摘句:解读诗句。
咨询:询问。
青史:史书。
嘉:赞美。
遗直:正直。
圣辰:宝贵的教训。
稽古:探究古人。
意:意愿。
尧仁:尧帝的仁政。

鉴赏

此诗描绘了从隋末到唐初的历史变迁,展现了国家由乱至治的过程。开篇“隋室重氛极,唐家景命新”两句,指出了隋朝末年的混乱与唐朝初年建立新的政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更替的深刻认识。

接着,“地归裂残壤,天洗战馀尘”描述了战争结束后大地回复宁静和清洁,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内心的情感。紧接着“遂纳诸戎贡,争陪二月巡”则描绘了唐朝收取四方贡品、春日巡幸的盛况,展示了国家的强大与君主的威仪。

中间部分,“瀛洲登俊老,烟阁尽名臣”一句通过对古人登临之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尊崇。随后的“轻重非关鼎,兴亡要在人”则深刻揭示了历史变革与国家兴衰的根本在于人的智慧和选择。

后半部分,“旧都纷秀麦,前事遍书筠”一句通过对旧都春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往昔岁月的回忆。接着“哲后疑图暇,西厢访古频”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智慧和悠闲时光的追寻。

结尾处,“终篇见成败,摘句屡咨询”显示了诗人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与反思。最后,“青史嘉遗直,元龟遗圣辰”一句表达了对历史正直记载和古圣先贤智慧的赞美。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历史观念,还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文学功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诗人寄寓了对于历史智慧的传承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833)

宋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迟明出都谢雪龙门佛祠途中复遇雪

路阔三条陌,云低九鼎门。

铙风催骑响,裘霰减貂温。

谷晓天花乱,林空苑絮繁。

周麰农意切,一一愿流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京师故僚以余退居近畿数赐存问因叙怀自感

病馀颇厌肉,欣得僧庐蔬。

僧窗亦明洁,可以观我书。

弟兄冷相对,因著柏酒醉。

酹馀欲拈笔,状乃尔狼狈。

我老固有素,未至形苶具。

其事故可知,宁复论年数。

阿连吾语汝,我计当何取。

学道既无成,何如事农圃。

形式: 古风

和吴侍郎自陕归阙

几日星催召节飞,迎车千盖溢郊畿。

秦城璧返蝇休污,轩阁巢高凤始归。

两憩甘棠歌美化,重攀温树怅流晖。

因君更感忠虔意,夕梦翩翩绕帝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答并州经略太尉相公元日见寄

边亭春色感离居,犹记衰龄本命馀。

樽味阻陪曹相国,带围空老沈尚书。

军中鼓吹千蹄马,物外风烟一壑鱼。

干栋不材须适分,愿公容我作庄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