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的《送曹子出守彰德》。诗中以“风流汉京兆”开篇,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友人曹子即将赴任彰德的深情祝福与感慨。诗人用“之子见徽音”描绘了曹子的才华与品德,如同古代的京兆尹一般,具有非凡的影响力和声望。
接着,“剖竹当名郡”一句,形象地描述了曹子即将出任的彰德之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要地,象征着重任在肩。而“辞兰出上林”则通过典故,暗示了曹子离开京城,前往远方任职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不舍。
“淮阳资卧理,漳水寄离心”两句,进一步展现了曹子赴任的背景与心境。淮阳,这里借指彰德,卧理则意味着治理地方的重任;漳水,则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两句既表达了对曹子治政才能的肯定,也抒发了对友人离别后的深深挂念。
最后,“何处堪怀古,铜台芳草深”以怀古的视角,将情感引向更深远的历史长河。铜台,此处可能是指古代的宫殿或建筑,象征着历史的痕迹与变迁。芳草深,既是自然景色的描写,也隐含着对时光流逝、人事沧桑的感慨。这一句收尾,不仅深化了主题,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的遥想,表达了深厚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