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非但我今独达了,万古宗心应不少。
皆从非相入无馀,未离形名终莫晓。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印肃所作的《證道歌》第六十九首。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大道真理的独特理解和追求。"非但我今独达了",诗人强调自己已经领悟到了某种深刻的道理,不单是个人的领悟,而是认为这种理解自古以来就有人共鸣。"万古宗心应不少"进一步指出这种真理并非他一人独有,而是历代以来许多人心中的共同追求。
"皆从非相入无馀",诗人强调真理超越了表面的形态和名称,进入了一种无形无相的境地,这是对佛教中"空"或"无我"理念的体现。"未离形名终莫晓"则揭示出,如果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象和概念上,是无法真正理解大道的真谛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对超越世俗认知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修行和悟道的深度见解。
不详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了知二法空无相,泥塑金装为佛像。
日日香华夜夜灯,谁知在一毛头上。
恨不灭除令瓦碎,百计千方来逞怪。
熙怡端坐古峰头,设若归依还自拜。
布慈云兮洒甘露,润物沛生无伴侣。
庐陵米价没人酬,窈窕冥冥自相许。
自利利他终不竭,一华五叶□分别。
森罗万象影居中,自古至今无漏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