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恨不灭除令瓦碎,百计千方来逞怪。
熙怡端坐古峰头,设若归依还自拜。
这首诗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极度厌恶和无法消除的恨意。"恨不灭除令瓦碎"一句,诗人恨不得将其彻底摧毁,连瓦砾都不留,显示出其情绪的激烈。接下来的"百计千方来逞怪"则描绘了这个事物或现象的奇特和难以对付,仿佛它有无数诡异的变化。
然而,诗中主人公熙怡的态度却显得超然和冷静,他"端坐古峰头",似乎在高处俯瞰这一切。这里的"设若归依还自拜"则出人意料,暗示即使面对如此怪异,如果必须归顺或依赖,熙怡也会保持尊严,自行行礼,表现出一种坚韧的内在力量和不屈的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世间怪象的不满与挑战,以及个人内心的坚定与超脱。
不详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布慈云兮洒甘露,润物沛生无伴侣。
庐陵米价没人酬,窈窕冥冥自相许。
自利利他终不竭,一华五叶□分别。
森罗万象影居中,自古至今无漏泄。
非色非心非行业,休指黄花并绿叶。
说时似有證时无,从此家邦大安贴。
差之毫釐失千里,掣电之机休拟议。
不在低头与别思,普光即是无师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