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对边疆的治理与和平策略。首句“青海初收捷,朱厓始罢征”展现了军队在青海地区取得胜利后,随即停止了在朱崖的军事行动,暗示了朝廷对边疆的控制和对战事的适时结束。接着,“剑门飞赤羽,阁道走羌兵”描述了剑门关上军旗飘扬,羌族士兵在栈道上行进的场景,体现了边防的严密和对少数民族的管理。
“帝德怀柔远,王师耻战争”表达了皇帝以仁德安抚远方民族,军队以不轻易动武为荣的态度,强调了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的理念。最后,“蛮夷应系长,不见请长缨”意味着蛮夷之地应当长久地保持稳定,不应再有纷争,表达了诗人希望天下太平、四海安宁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明代对边疆治理的策略,即通过武力与和平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既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又追求与周边民族的和谐共处,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和平与稳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