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粟

有吏夜叩门,高声催纳粟。

家人不待晓,场上张灯烛。

扬簸净如珠,一车三十斛。

犹忧纳不中,鞭责及僮仆。

昔余谬从事,内愧才不足。

连授四命官,坐尸十年禄。

常闻古人语,损益周必复。

今日谅甘心,还他太仓谷。

形式: 古风

翻译

官吏夜晚来敲门,大声催缴粮食。
家人没等到天亮,就点亮了场上的灯火。
扬谷簸箕下,谷粒洁净如珍珠,一车能装三十斛。
还担心缴纳不够标准,鞭打责罚了仆人。
以前我错误地任职,内心愧疚于才华不足。
连续被任命为四次官职,白白领取了十年俸禄。
常听古人说,损益之事终有报应。
如今我总算心甘情愿,归还那些仓库的谷物。

注释

有吏:指官吏。
纳粟:缴纳粮食。
不待晓:没等到天亮。
张灯烛:点起灯火。
扬簸:扬谷去糠。
净如珠:形容谷粒洁净。
斛:古代量器,一斛约等于十斗。
纳不中:达不到缴纳的标准。
僮仆:家中的仆人。
谬从事:错误地任职。
内愧:内心感到惭愧。
四命官:四次任命的官职。
损益周必复:古人认为善恶得失会有报应。
谅甘心:心甘情愿。
太仓谷:国家粮仓的粮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因为国家征收粮食而被迫在夜晚紧急处理事务的场景。诗中不仅展现了官员工作的紧张与压力,也流露出其内心的忧虑和自责。

"有吏夜叩门,高声催纳粟"直接设置了紧迫的情境,官府的人在深夜里敲门催促着交纳粮食,这种场景不仅给官员带来了压力,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急迫需求。

接下来的两句 "家人不待晓,场上张灯烛" 描述了一个连夜工作的画面,家庭成员也加入到紧张的劳作中,场所内点起灯烛,这是一个充满紧迫感和忙碌氛围的景象。

"扬簸净如珠,一车三十斛" 这两句具体描绘了粮食的搬运过程,扬簸中的粮食光亮如同珍珠,一车装载着三十斛(古代容量单位)的粮食,这不仅展示了工作的繁重,也反映出粮食征收的严格要求。

"犹忧纳不中,鞭责及僮仆" 表达了官员对于不能按时交纳粮食的焦虑和担忧,以及因此可能遭受的责罚,这种责任感和对下属的关怀展现出了官员的职务所负。

"昔余谬从事,内愧才不足" 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过去工作不力的反思与自责,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以完成任务。

"连授四命官,坐尸十年禄" 描述了诗人在仕途上的经历以及得到的待遇,但这种表面的成功并不能掩盖内心的不安和自我批评。

"常闻古人语,损益周必复" 这句话引述了古代智者的话,强调了任何事物都要保持适度,不可过度,损害则需及时补救,这也许是诗人对于国家征粮政策的微妙批评。

最后两句 "今日谅甘心,還他太仓谷" 表达了诗人的内心转变,决定顺应命运,将所得之物归还给国家仓库,表现出一种超脱和释然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官员夜间征粮情景的刻画,以及其内心世界的深入描绘,展现了一个多维度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及政策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花下对酒二首(其一)

蔼蔼江气春,南宾闰正月。

梅樱与桃杏,次第城上发。

红房烂簇火,素艳纷团雪。

香惜委风飘,愁牵压枝折。

楼中老太守,头上新白发。

冷澹病心情,暄和好时节。

故园音信断,远郡亲宾绝。

欲问花前尊,依然为谁设。

形式: 古风

花下对酒二首(其二)

引手攀红樱,红樱落似霰。

仰首看白日,白日走如箭。

年芳与时景,顷刻犹衰变。

况是血肉身,安能长强健。

人心苦迷执,慕贵忧贫贱。

愁色常在眉,欢容不上面。

况吾头半白,把镜非不见。

何必花下杯,更待他人劝。

形式: 古风

花前叹

前岁花前五十二,今年花前五十五。

岁课年功头发知,从霜成雪君看取。

几人得老莫自嫌,樊李吴韦尽成土。

南州桃李北州梅,且喜年年作花主。

花前置酒谁相劝,容坐唱歌满起舞。

欲散重拈花细看,争知明日无风雨。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苏州李中丞以元日郡斋感怀诗寄微之及予辄依来篇七言八韵走笔奉荅兼呈微之

白首馀杭白太守,落魄抛名来已久。

一辞渭北故园春,再把江南新岁酒。

杯前笑歌徒勉强,镜里形容渐衰朽。

领郡惭当潦倒年,邻州喜得平生友。

长洲草接松江岸,曲水花连镜湖口。

老去还能痛饮无,春来曾作闲游否。

凭莺传语报李六,倩雁将书与元九。

莫嗟一日日催人,且贵一年年入手。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