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前叹

前岁花前五十二,今年花前五十五。

岁课年功头发知,从霜成雪君看取。

几人得老莫自嫌,樊李吴韦尽成土。

南州桃李北州梅,且喜年年作花主。

花前置酒谁相劝,容坐唱歌满起舞。

欲散重拈花细看,争知明日无风雨。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翻译

去年赏花时我五十二岁,今年花前我已经五十五岁了。
岁月的流逝就像头发的变化,从霜白到雪白你可以见证。
很少有人能老去而不自怨,樊、李、吴、韦这些人都已化为尘土。
南方的桃李,北方的梅,令人欣喜的是每年都能做花的主人。
在花前摆酒无人劝酒,容许我坐着唱歌跳舞。
想要再拾起花瓣仔细看看,怎知明天会不会有风雨呢。

注释

前岁:去年。
花前:赏花的时候。
五十二:年龄。
今年:今年。
五十五:年龄。
岁课:岁月的积累。
年功:时间的流逝。
头发知:通过头发的变化了解。
霜成雪:比喻头发由白转更白。
君:你。
看取:亲眼看到。
几人:很少有人。
得老:能够老去。
莫自嫌:不要自我嫌弃。
樊李吴韦:人名,可能是指诗人的朋友或亲人。
尽成土:都已经去世。
南州:泛指南方。
桃李:桃花和李花。
北州:泛指北方。
梅:梅花。
作花主:做赏花的主人。
花前置酒:在花前摆设酒宴。
谁相劝:没有人来劝酒。
容坐:允许我坐下。
唱歌满起舞:尽情唱歌跳舞。
欲散:想把花瓣捡起来。
重拈:再次拿起。
花细看:仔细欣赏花朵。
争知:怎知。
明日:明天。
无风雨:没有风雨。

鉴赏

这首诗是对生命流逝与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慨和细腻描绘。诗人通过对花开时光的比较,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在五十二岁时,诗人可能还未能充分领略花的美好,但到今年五十五岁,对时间的流逝已有更深的感受,他将头发的变白比喻为从霜至雪,形象地展示了生命的老化过程。

"几人得老莫自嫌,樊李吴韦尽成土。"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易逝、英雄末路的感慨,以及面对历史人物最终归于尘土的无奈心情。

接着,诗人转而描写自然景象,"南州桃李北州梅" 表示南方有桃李盛开,而北方则是梅花竞放,这不仅是对美好景致的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中仍可欣赏之美好的珍惜。

在最后几句,诗人提议置酒畅饮,与友人共享时光,"容坐唱歌满起舞。" 这里展现了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然而,即便是如此,他也明白不能盲目乐观,故有"欲散重拈花细看,争知明日无风雨。" 表达出即使享受当下,也要留意未来可能到来的变化。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生命经历的反思,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时光、历史以及人生态度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苏州李中丞以元日郡斋感怀诗寄微之及予辄依来篇七言八韵走笔奉荅兼呈微之

白首馀杭白太守,落魄抛名来已久。

一辞渭北故园春,再把江南新岁酒。

杯前笑歌徒勉强,镜里形容渐衰朽。

领郡惭当潦倒年,邻州喜得平生友。

长洲草接松江岸,曲水花连镜湖口。

老去还能痛饮无,春来曾作闲游否。

凭莺传语报李六,倩雁将书与元九。

莫嗟一日日催人,且贵一年年入手。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苏州柳

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

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

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诏下

昨日诏下去罪人,今日诏下得贤臣。

进退者谁非我事,世间宠辱常纷纷。

我心与世两相忘,时事虽闻如不闻。

但喜今年饱饭吃,洛阳禾稼如秋云。

更倾一尊歌一曲,不独忘世兼忘身。

形式: 古风

闰九月九日独饮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

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

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