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溪迢迢絓绝壁,平津之水深千尺。
神物湮沈不复知,往往潭心飞霹雳。
银河掩映流寒声,玻瓈井底双龙行。
九华山色纷照耀,丹枫寂历秋风鸣。
吾夫子,浮丘生,送君几度持文衡。
扁舟触热那可度,来往津头须濯缨。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太朴日已远,希音竟谁怜。
见君奏流水,邈然无徽弦。
弦中掩抑多深思,世上谁能识君意。
爱客宁无沽酒资,得钱祗是修琴费。
四十年高尚不官,琴心应与道心閒。
羡君布衣能自乐,知君一瓢能自宽。
兴来拂宫羽,泠然转清商。
脱略徽轸外,人琴两相忘。
阴林折竹寒萧洒,暗水流冰雨飘瓦。
雪海凉天落雁秋,空山腊月乌啼夜。
山妻听曲欲忘贫,稚子弄弦心亦淳。
闭门不受知音赏,应似悠悠太古民。
黄山笔冢连糟丘,墨池酒泉相映流。
霜毫画酣玉薤露,云笺夜酗蒲萄秋。
黄山中人鹖冠子,身裹绿萝著双履。
萧洒唯应继右军,濩落偏能如长史。
山人草圣自豪雄,何事栖迟酩酊中。
年过五十无名位,其奈萧然沧海东。
砚屏颠倒乌皮几,落日垆头睡初起。
向壁凭陵小吏惊,据床挥霍郎官喜。
七闽大姓五陵儿,握粟持金岂顾之。
心同气合即挥洒,归卧山中无所为。
想当脱腕临池处,兴入寥天与神遇。
深沈铁绠锁寒蛟,偃蹇乌藤絓高树。
鱼丽云鸟势萦纡,疑是将军破骨都。
骖麟翳凤何飘忽,倏忽仙游蕊珠阙。
又如祇苑说空禅,灵花历乱迷诸天。
离丽落磊千万态,流水行云皆自然。
醒来不记濡头墨,千尺寒涛照眼白。
淮海仍传宝晋风,长沙复见藏真迹。
黄山茆宇思悠悠,柿叶青青覆酒楼。
白头未遂中书贵,风流亦似醉乡侯。
汉阴丈人心不羁,生小灌园无是非。
宁辞白发常抱瓮,大笑傍人皆用机。
吾观夫子偏同调,未肯逢时发哂笑。
五十仍无簪冕荣,半生独得丘园妙。
君家累叶尚高节,太华三峰见秋月。
仙都白首卧松云,官署清风洒兰雪。
霜露凄凄薄故林,几回风木感情深。
疏灯细雨怀亲梦,白石清池养道心。
药栏花径青山下,若比平泉更潇洒。
清斋时对去官人,习静长留采芳者。
涧水世事日灌园,浮云世事不须论。
从教纨绮轻荷叶,不分膻腥薄菜根。
有时兀坐榕阴里,悠悠目送孤鸿起。
向人不饮少陵杯,开口常轻马迁史。
燕綵堂深日日春,来清堂上好娱宾。
嗟予江海流离客,愧尔林泉淡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