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雪

扁舟泊晚橹咿哑,飘洒随风整复斜。

照夜初疑篷背月,隔溪遥认树头花。

村深浦远人迷路,苇折荷倾雁著沙。

渔父披蓑归去后,带烟茅屋两三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舟中雪》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冷的冬日江景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舟行水上、风雪交加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首句“扁舟泊晚橹咿哑”,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扁舟缓缓停泊在傍晚的江面上,船桨轻轻摇动,发出咿哑之声,仿佛是大自然最原始的乐章。这不仅描绘了舟行之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接着,“飘洒随风整复斜”一句,通过“飘洒”二字,形象地展现了雪花随风飘落的情景,既表现了雪的轻盈,又突出了其纷飞的姿态。整与斜的对比,更添了几分动态之美,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雪花在空中舞动的轨迹。

“照夜初疑篷背月,隔溪遥认树头花”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视觉对比。夜晚的雪景如同月光洒在篷顶,给人一种错觉;而远处溪边的花朵在雪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生机与希望。这两句不仅描绘了雪夜的静谧与美丽,也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村深浦远人迷路,苇折荷倾雁著沙”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深邃的村庄、遥远的水道、迷雾般的景象,以及被风吹倒的芦苇、倾斜的荷花、栖息于沙滩的大雁,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乡村雪景图。这一段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最后,“渔父披蓑归去后,带烟茅屋两三家”以渔父归家作为收尾,既呼应了开头的扁舟,又增添了生活气息。渔父披着蓑衣,带着一天的收获,渐行渐远,留下的是炊烟袅袅的茅屋,以及那两三户人家的温馨画面。这一幕既体现了生活的宁静与满足,也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整体而言,《舟中雪》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冬日江面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悟和热爱。

收录诗词(387)

释元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日

晓烟和露湿秋光,幽鸟声声在翠篁。

世事又随明日别,菊花只作去年香。

风前落帽人千古,云外惊寒雁一行。

脱木萧疏砧杵急,倚筇无语到斜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闻边报

高皇宏远立规模,建武犹能复壮图。

闻道烟尘暗淮海,梦成风雨落江湖。

可无归雁传家信,定有非熊出钓徒。

目断关河正愁绝,东风吹绿入平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赠画僧之金陵

澹薄轻云横素秋,缓行篱落菊香浮。

我今已是沟中断,君去还同水上鸥。

钟磬僧敲烟际寺,管弦人在夕阳楼。

一江风月浑依旧,六代英雄画得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别心首座

四面湖山展画屏,故人相见眼偏青。

迎风春鸟语犹滑,过雨山花睡欲醒。

出处既分南北海,别离空恨短长亭。

明朝又作松江去,几棹烟波月满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