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清冷台访洽上人

端居在人境,久没尘壤中。

探奇不惮远,于焉得佳逢。

石怪互森列,台高絓虚空。

林端宿云去,竹外微径通。

岩壑深杳霭,天花雨臈茸。

洽师禅门秀,戒臈同古松。

说法超上乘,苦心归妙宗。

予惭善根浅,迷方莫能从。

暂此松下石,聊疏浮世踪。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寻清冷台访洽上人》描绘了作者在人世间纷扰中寻求静谧与超然的经历。首句“端居在人境,久没尘壤中”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生活的疏离感,而“探奇不惮远,于焉得佳逢”则流露出他对清幽之地的向往和偶遇高人的心境。

接下来的诗句“石怪互森列,台高絓虚空”通过描绘奇特的石头和高耸的台阁,展现出环境的奇特与空灵。“林端宿云去,竹外微径通”进一步渲染出山林的幽深与宁静,暗示着访友之路的曲折而有意境。

“岩壑深杳霭,天花雨臙茸”运用生动的意象,形容岩壑的深远和云雾缭绕,以及如花如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祥和的氛围。诗人在这里遇见了禅师洽上人,以“洽师禅门秀,戒腊同古松”赞美其修行的高洁和岁月的沉淀。

“说法超上乘,苦心归妙宗”表达了洽上人的佛法造诣高深,以及他对于佛法真谛的深刻理解。诗人自谦“予惭善根浅,迷方莫能从”,表示自己修行不足,难以追随上人的智慧。

最后,“暂此松下石,聊疏浮世踪”表达了诗人暂且停留在松石之间,借此机会暂时摆脱世俗的纷扰,寻求心灵的宁静。整首诗以寻访禅师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

收录诗词(1328)

王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字:安仲
  • 籍贯:长乐沙堤
  • 生卒年:1343-?

相关古诗词

秋塘曲

妾身在寒塘,夫婿平原客。

白马五陵游,空闺断行迹。

忆昨别君时,蒲生柳条碧。

及此君不归,登舻感秋色。

形式: 古风

送春词

袅袅杨柳枝,纷纷五陵儿。

翩翩白鼻騧,灿灿黄金羁。

昔为浣纱女,今作吴王姬。

不惜送春去,但恐换秋眉。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悼邻妇

入水江有鱼,采山林有木。

栖栖东邻孀,悲凉守空屋。

年荒鬻钗钏,服食恒不足。

虽有膝下儿,身为富人仆。

浮生几何时,奄忽风中烛。

一旦寿命终,萧条但床蓐。

骨肉已不收,亲情复谁哭。

徒然束缚去,瘗彼沙冈麓。

为问里中豪,畴能念穷独。

姬文昔埋胔,千载耀芳躅。

形式: 古风

拟古

明月照我室,揽衣起中堂。

北风卷帷幔,罗袜微有霜。

崇兰委芳质,寒螀鸣近床。

平生所亲者,宛在天一方。

相思无由理,况此寒夜长。

单居易为感,不觉涕沾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