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居在人境,久没尘壤中。
探奇不惮远,于焉得佳逢。
石怪互森列,台高絓虚空。
林端宿云去,竹外微径通。
岩壑深杳霭,天花雨臈茸。
洽师禅门秀,戒臈同古松。
说法超上乘,苦心归妙宗。
予惭善根浅,迷方莫能从。
暂此松下石,聊疏浮世踪。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入水江有鱼,采山林有木。
栖栖东邻孀,悲凉守空屋。
年荒鬻钗钏,服食恒不足。
虽有膝下儿,身为富人仆。
浮生几何时,奄忽风中烛。
一旦寿命终,萧条但床蓐。
骨肉已不收,亲情复谁哭。
徒然束缚去,瘗彼沙冈麓。
为问里中豪,畴能念穷独。
姬文昔埋胔,千载耀芳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