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院唱酬十一首.戏呈试官吕防

新秋风月正凉天,空馆相看学坐禅。

满榻诗书愁病眼,隔墙砧杵思高眠。

霜飞一叶凋琼玉,风绕双松奏管弦。

闻道熊罴归梦数,侵天闱棘漫森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秋天的新风和明亮的月光,正是凉爽的时节,我们在空荡的馆舍中静坐修行。
满床的书籍让疲病的眼睛更加忧郁,隔壁传来的捣衣声唤起我对安逸睡眠的渴望。
霜降飘落,一片叶子如同琼玉凋零,风吹过两棵松树,仿佛在演奏乐章。
听说熊罴(比喻勇猛的人)也常常做回家的梦,宫殿的荆棘丛生,显得威严而森然。

注释

新秋:初秋。
凉天:凉爽的天气。
空馆:空荡的房屋。
坐禅:静坐冥想。
满榻:满床。
愁病眼:因病而忧虑的眼睛。
砧杵:捣衣石和棒槌,用来捣衣的声音。
高眠:深度睡眠。
凋琼玉:像琼玉般珍贵的叶子凋零。
双松:两棵松树。
奏管弦:仿佛在演奏音乐。
熊罴:比喻勇猛的人。
归梦:回家的梦。
天闱:宫殿的代称。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新秋时节的清凉夜景,诗人与友人在空寂的馆舍中静坐冥想,寓含了对学问的追求和内心的忧虑。"满榻诗书愁病眼"一句,表达了诗人因阅读过度而眼睛疲倦,内心充满愁绪。"隔墙砧杵思高眠"则通过远处传来的捣衣声,勾起了诗人对舒适睡眠的渴望。

诗人以自然景象为衬托,"霜飞一叶凋琼玉",比喻秋叶如美玉般在寒霜中凋零,展现了季节的萧瑟。"风绕双松奏管弦"则将风吹过松林的声音比作美妙的音乐,借以寻求心灵的慰藉。

最后两句"闻道熊罴归梦数,侵天闱棘漫森然"暗含仕途之意,熊罴象征着朝堂权贵,诗人想象他们频繁入梦,暗示了朝廷权力的森严和自己的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苏辙作为文人的敏感与思考。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试院唱酬十一首.次前韵三首(其一)

老去在家同出家,《楞伽》四卷即生涯。

粗诗怪我心犹壮,细字怜君眼未花。

霜落初惊衾簟冷,酒酣犹喜笑言哗。

归心知有三秋恨,莫学匆匆下坂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试院唱酬十一首.次前韵三首(其二)

门前溪水似渔家,流浪江湖归未涯。

邂逅高人来说法,支离枯木旋开花。

诸生试罢书如积,剧县归时讼正哗。

安得骑鲸从李白,试看牛女转云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试院唱酬十一首.次前韵三首(其三)

浊醪能使客忘家,屈指归期已有涯。

鱼化昨宵惊细雨,鹿鸣他日饮寒花。

已谙江上肴蔬薄,莫笑衙前鼓笛哗。

太守况兼乡曲旧,会须投辖止行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试院唱酬十一首.次韵吕君见赠

偶然倾盖接清言,不觉门前昼漏传。

老病低摧方伏枥,壮心坚锐正当年。

莫嫌客舍一杯酒,试论灊山三祖禅。

明日程文堆几案,只应衰懒得安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