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升在己亥年秋天所作的《己亥秋日有寄》中的第二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首联“秋入疏槐想汉宫,遥遥天上集鹓鸿”,以秋风萧瑟、疏槐摇曳的景象,联想到汉宫的辉煌与遥远的天上鹓鸿聚集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既广阔又深邃的意境。这里的“鹓鸿”常被用来比喻贤臣或朝廷重臣,暗示着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的向往与追求。
颔联“青山色在离愁远,玉漏声微曙梦通”,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画面。青山在远方静静地守望着,仿佛承载着无尽的离愁别绪;而玉漏滴答的声音,在黎明前的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似乎连接着梦境与现实,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颈联“七圣何曾迷大块,五丁元自出蚕丛”,引用了古代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反思。“七圣”可能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七位圣人,他们未曾迷失于自然的大地上;“五丁”则与开山辟路的神话相关,象征着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一联通过对比,强调了人在面对自然与命运时应有的智慧与勇气。
尾联“功高微管先江左,还遣车书万国同”,将话题转向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微子与管仲,以及他们的功绩。微子在江左(泛指江南地区)建立了稳定的政权,而管仲则是齐国的重臣,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使齐国强盛。这两句不仅赞扬了历史人物的功绩,也暗含了诗人对于统一与和谐的渴望,希望天下能够如同车书一样,共同走向繁荣与和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典故的描绘与联想,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陈子升作为明末清初文人的独特风采。